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区域联动发展

2024-05-12

1. 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区域联动发展

长三角将迎产业整体升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于2006年制定,提出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一核六带”被视为该区域总体布局的框架。徐逢贤透露,“一核六带”是此次《规划》的重点内容。据悉,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还包括长三角地区内苏北、沪宁、杭州湾等区域的具体划分;各区域内将振兴的重点产业是哪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由上海扩大到了长三角,这一区域整体的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由此带来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也将给长三角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相关专家表示,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准、产业结构、居民生活质量、职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展并不平衡。此外,由于对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一,出现了诸多城市将发展定位为“上海的后花园”的现象。徐逢贤认为,《规划》实施将有效打破这些不平衡。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新政策将引导一大批高科技产业向该地区加速布局,使该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协调。从地区方面看,现阶段最发达的上海市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将传统产业直接转移目标推向中西部地区,而不再向长三角其他城市转移,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面向内地转移传统产业。从城乡差距方面看,苏南及浙江平原地区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城乡差距缩小,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区域联动发展

2. 怎样促进长三角地区均衡化发展应采取什么措施

促进长三角地区均衡化发展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制定促进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 ;
(一)制定促进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 ;
(三)完善平衡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 ;
(三)完善平衡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 ;
(五)培育提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
(六)构建支撑全域开发的基础设施体系  。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

 长珠三角洲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两大区域,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回首她们发展的历程,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发展道路的各不相同,成长的历程也各具特点。
  一、地理位置的优越程度不同,一个紧靠港澳,一个围绕上海。
  龙头作用各具优势
  长三角地区位于华东平原,交通便捷,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一个富庶之地。
  这里河网密布,通江达海,自古至今都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
   
  这个地区也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
  特别是最近,长江三角洲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也是产业集中带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轴线,沿江、沿海地带的港口、工业和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得到快速发展,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轴心的经济发展带已经初步形成。
  而珠江三角洲位于华南平原,这里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是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土质肥沃,水热资源丰富。
  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明末清初开始大兴基塘耕作制度,并不断扩大垦殖面积,发展商品农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这里物产丰富,尤其区位优势明显:该地区紧靠港澳,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最新动态的跳板,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港澳互补,在港澳经济的带动下,逐步形成自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一个最早开放,有各项政策扶持,各项政策法规较为健全,经验丰富;另一个经济基础好,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区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由于其紧靠港澳的区位优势,作为我国对外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国家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扶持,包括财政和税收方面,整个广东省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及一个苏州市,令当时的上海、江苏等地区非常羡慕。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叶选平也非常感慨的说过:广东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也是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进入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在港澳外部因素和区域内改革力量的合力驱动下,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腾飞。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并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从“苏湖熟,天下足”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从发达的农业高产地区到今天全国工业最先进的集中之地,每一步的成就都不靠国家的政策优待,凭借自己的力量,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始,以区域内城乡自我积累为支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如今长三角经济进入了一个以上海为龙头,以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为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高度不断提升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凭借其拥有的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三、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珠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两大区域
  从总量指标上看:(以2005年统计公报数据为例)
  从人均指标上看:
  长珠三角洲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广东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
  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为130756万人,而长珠三角地区25个城市,占地面积不足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2%;而人口仅为12183.925万,只占全国的9.32%,然而, 就在这片弹丸之地上,2005年无论从经济总量上,还是人均相对指标上看,均远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有些指标甚至达到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强!
  尽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长珠三角洲各个城市规模相对较小,无论从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还是气候条件、生活习惯都非常相近,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所面临的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有所不同,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也有所不同
  首先从长三角各个城市来看,由于他们分属于上海、江苏、浙江,长期的行政管理的割裂,在产业提升过程中必然存在:
  (1)各自为政导致产业缺乏合理分工。
  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已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根本性转变,正朝着工业化后期阶段迅速迈进。
   但是,长三角在产业提升过程中,面临着各自为政的问题。
  由于长三角内16座城市分属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地区之间的协调难度很大,从三省市主要出口行业的产值看,名列前几项的主要行业中就有三至四项是完全相同的。
  这种趋同的行业结构在以行政地域统计GDP的指挥棒下,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企业间的关联与协作难以开展,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形成。
  (2)从区域现代化的目标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主要是产业结构趋同,城市间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生产力布局重复、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非常严重,甚至于在对外招商过程中还竞相降低门槛。
  大都市连绵区尚不发达,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缺乏统筹协调,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
  而市场分割、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是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而珠江三角洲则其所包含的九个城市均属于广东省,因此,它不存在由于行政管理割裂所存在的各自为政等弊端,但是,由于地理上的区隔,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历史上就不具有对内地的辐射性。
  改革开放20年,它也一直是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见长,对市场的辐射和影响主要在国外而不是国内,因此它对中国经济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出口大省这个角色上。
  而且,人们普遍认为珠三角没有“龙头”,也就是“龙头效应”没有在珠三角很好地发挥出来。
  另外,再以城市功能和定位而言,据介绍,广东省原来明确支持以“中心城市”定位的城市只有广州和深圳,而东莞市之后又高调向媒体宣布“东莞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
  再从产业来看,深圳有一年一度的“高交会”,东莞就来一个“电博会”,顺德、珠海、中山、惠州、深圳,各地都在搞家电制造业,产业趋同性十分明显。
  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一个大家公认的领头羊城市。
  这种战国纷争的结果,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形成整体力量,其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自然大打折扣了。
  针对目前两大经济区所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已制定,作为亚太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如何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从整体上取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保持其经济体系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因此,加强 *** 合作进行市场体系建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协同调整的工作重点之一。
  随着市场意识的不断强化,长三角目前已在实现错位发展。
  如现阶段二、三产业并举的上海市,和以制造业为主的江浙发生竞争在所难免,但上海的制造业将会慢慢向周边迁移,上海产业中的工业比重也会逐渐缩小,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都市经济过渡。
  在外来投资上,制造业去江浙,商业服务业去上海,中小企业去江浙,大型企业去上海。
  现在高科技台商纷纷向昆山、苏州、无锡等地集聚,形成完整的IT制造业群落,上海则为周边企业提 *** 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服务。
  这些具有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城市群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和市场。
  本文原文
  另外,作为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关键措施,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都十分注重市场建设,现已初步建立了一批与国内市场接轨的金融、技术、商品等要素市场框架,形成了一批年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商品市场。
  其中,上海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包括批发、零售、现货和期货的多功能、高层次市场体系,成为中国现代化大市场交易数量最多、交易规模最大的城市。
  此外,在全国十大生产资料市场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拥有6个,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明显加强,从而有利于引导企业按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分工和安排生产。
  而随着CEPA的签订,标志着珠江三角洲的近年来极力倡导的“大珠三角”经济区的规划已经得到国家和香港、澳门的大力响应,所谓“大珠三角”就是在原来的“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再加上香港和澳门。
  “大珠三角”中的中心和龙头是香港,由香港这个以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为主的国际服务业中心支撑和带动“大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的发展。
  这样就解决了中心城市之争以及个城市的定位。
  广东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之一。
  澳门则仍然是以其现有的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城市。
  ?这样,形成两大产业群体:珠江口东部城群体即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工业基地(惠州)之一;珠江口西部城市群体即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家电和五金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为基地和基础工业基地(珠海)之一。
  CEPA加速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影响珠江西岸尤其是珠海市的城市功能。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加速“大珠三角”世界最重要制造业中心向西岸扩展,珠海依托香港的国际服务业优势和国际化中心城市优势,发展成为粤西的制造业中心城市。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要想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进的协调发展,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只有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大力促进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可持续、健康地发展,长珠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亮点的地区,因此,更好的研究、分析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寻找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具有积极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

4.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区域联动发展

长三角将迎产业整体升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于2006年制定,提出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是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区域联动发展。“一核六带”被视为该区域总体布局的框架。徐逢贤透露,“一核六带”是此次《规划》的重点内容。据悉,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还包括长三角地区内苏北、沪宁、杭州湾等区域的具体划分;各区域内将振兴的重点产业是哪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由上海扩大到了长三角,这一区域整体的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由此带来的产业转移和升级,也将给长三角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相关专家表示,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准、产业结构、居民生活质量、职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展并不平衡。此外,由于对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一,出现了诸多城市将发展定位为“上海的后花园”的现象。徐逢贤认为,《规划》实施将有效打破这些不平衡。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新政策将引导一大批高科技产业向该地区加速布局,使该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协调。从地区方面看,现阶段最发达的上海市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将传统产业直接转移目标推向中西部地区,而不再向长三角其他城市转移,长三角其他城市也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面向内地转移传统产业。从城乡差距方面看,苏南及浙江平原地区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城乡差距缩小,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5.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

  长珠三角洲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两大区域,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回首她们发展的历程,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发展道路的各不相同,成长的历程也各具特点。

  一、地理位置的优越程度不同,一个紧靠港澳,一个围绕上海。龙头作用各具优势

  长三角地区位于华东平原,交通便捷,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一个富庶之地。这里河网密布,通江达海,自古至今都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这个地区也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特别是最近,长江三角洲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也是产业集中带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轴线,沿江、沿海地带的港口、工业和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得到快速发展,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轴心的经济发展带已经初步形成。
  而珠江三角洲位于华南平原,这里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是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土质肥沃,水热资源丰富。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明末清初开始大兴基塘耕作制度,并不断扩大垦殖面积,发展商品农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这里物产丰富,尤其区位优势明显:该地区紧靠港澳,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最新动态的跳板,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港澳互补,在港澳经济的带动下,逐步形成自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一个最早开放,有各项政策扶持,各项政策法规较为健全,经验丰富;另一个经济基础好,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区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由于其紧靠港澳的区位优势,作为我国对外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国家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扶持,包括财政和税收方面,整个广东省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及一个苏州市,令当时的上海、江苏等地区非常羡慕。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叶选平也非常感慨的说过:广东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也是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增长极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在港澳外部因素和区域内改革力量的合力驱动下,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腾飞。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并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从“苏湖熟,天下足”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从发达的农业高产地区到今天全国工业最先进的集中之地,每一步的成就都不靠国家的政策优待,凭借自己的力量,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始,以区域内城乡自我积累为支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长三角经济进入了一个以上海为龙头,以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为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高度不断提升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带。目前,长三角地区凭借其拥有的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三、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珠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两大区域
  从总量指标上看:(以2005年统计公报数据为例)

  从人均指标上看:
  长珠三角洲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广东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为130756万人,而长珠三角地区25个城市,占地面积不足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2%;而人口仅为12183.925万,只占全国的9.32%,然而, 就在这片弹丸之地上,2005年无论从经济总量上,还是人均相对指标上看,均远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有些指标甚至达到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强!
  尽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长珠三角洲各个城市规模相对较小,无论从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还是气候条件、生活习惯都非常相近,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所面临的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有所不同,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也有所不同
  首先从长三角各个城市来看,由于他们分属于上海、江苏、浙江,长期的行政管理的割裂,在产业提升过程中必然存在:
  (1)各自为政导致产业缺乏合理分工。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已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根本性转变,正朝着工业化后期阶段迅速迈进。 但是,长三角在产业提升过程中,面临着各自为政的问题。由于长三角内16座城市分属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地区之间的协调难度很大,从三省市主要出口行业的产值看,名列前几项的主要行业中就有三至四项是完全相同的。这种趋同的行业结构在以行政地域统计GDP的指挥棒下,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企业间的关联与协作难以开展,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形成。
  (2)从区域现代化的目标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趋同,城市间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生产力布局重复、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非常严重,甚至于在对外招商过程中还竞相降低门槛。大都市连绵区尚不发达,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缺乏统筹协调,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而市场分割、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是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而珠江三角洲则其所包含的九个城市均属于广东省,因此,它不存在由于行政管理割裂所存在的各自为政等弊端,但是,由于地理上的区隔,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历史上就不具有对内地的辐射性。改革开放20年,它也一直是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见长,对市场的辐射和影响主要在国外而不是国内,因此它对中国经济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出口大省这个角色上。而且,人们普遍认为珠三角没有“龙头”,也就是“龙头效应”没有在珠三角很好地发挥出来。
  另外,再以城市功能和定位而言,据介绍,广东省原来明确支持以“中心城市”定位的城市只有广州和深圳,而东莞市之后又高调向媒体宣布“东莞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再从产业来看,深圳有一年一度的“高交会”,东莞就来一个“电博会”,顺德、珠海、中山、惠州、深圳,各地都在搞家电制造业,产业趋同性十分明显。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一个大家公认的领头羊城市。这种战国纷争的结果,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形成整体力量,其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自然大打折扣了。
  针对目前两大经济区所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已制定,作为亚太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如何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从整体上取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保持其经济体系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加强政府合作进行市场体系建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协同调整的工作重点之一。
  随着市场意识的不断强化,长三角目前已在实现错位发展。如现阶段二、三产业并举的上海市,和以制造业为主的江浙发生竞争在所难免,但上海的制造业将会慢慢向周边迁移,上海产业中的工业比重也会逐渐缩小,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都市经济过渡。在外来投资上,制造业去江浙,商业服务业去上海,中小企业去江浙,大型企业去上海。现在高科技台商纷纷向昆山、苏州、无锡等地集聚,形成完整的IT制造业群落,上海则为周边企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服务。这些具有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城市群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和市场。

  本文原文
  另外,作为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关键措施,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都十分注重市场建设,现已初步建立了一批与国内市场接轨的金融、技术、商品等要素市场框架,形成了一批年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商品市场。其中,上海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包括批发、零售、现货和期货的多功能、高层次市场体系,成为中国现代化大市场交易数量最多、交易规模最大的城市。此外,在全国十大生产资料市场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拥有6个,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明显加强,从而有利于引导企业按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分工和安排生产。
  而随着CEPA的签订,标志着珠江三角洲的近年来极力倡导的“大珠三角”经济区的规划已经得到国家和香港、澳门的大力响应,所谓“大珠三角”就是在原来的“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大珠三角”中的中心和龙头是香港,由香港这个以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为主的国际服务业中心支撑和带动“大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的发展。这样就解决了中心城市之争以及个城市的定位。广东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之一。澳门则仍然是以其现有的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城市。?这样,形成两大产业群体:珠江口东部城群体即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工业基地(惠州)之一;珠江口西部城市群体即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家电和五金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为基地和基础工业基地(珠海)之一。CEPA加速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影响珠江西岸尤其是珠海市的城市功能。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加速“大珠三角”世界最重要制造业中心向西岸扩展,珠海依托香港的国际服务业优势和国际化中心城市优势,发展成为粤西的制造业中心城市。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要想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进的协调发展,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只有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大力促进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可持续、健康地发展,长珠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亮点的地区,因此,更好的研究、分析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寻找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具有积极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

6. 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发展目标

规划细化了长三角发展目标,提出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000元(核心区100000元),服务业比重达到48%(核心区50%),城镇化水平达到67%(核心区70%左右);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0元(核心区130000元),服务业比重达到53%(核心区55%),城镇化水平达到72%(核心区75%左右)。

7.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你觉得对长三角城市有哪些影响?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
 
有助于推进战略落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让各个城市之间优势互补,而且有助于充分调动国家资源推进战略落地。我国的三大城市群,分别是京津翼、长三角、粤港澳,其中一体化程度极高的粤港澳人口最少、城市群最少,人均 GDP 、城镇化率却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在长三角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长三角需要一个新的经济爆发点,一体化的推进将有助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结构转型、互通互补,加快推进战略落地。

 
给各个长三角城市带来发展契机
 
同样的分工、城市定位,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唯有城市特色才能快速发展,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有傲视群雄的实力,董明珠谈小米空调:如果你的质量没有别人好,技术没有别人强,才会感觉到有压力。长三角一超多强,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国家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将给无锡、宁波、南通等城市发展带来契机,形成完整格局带来新的方向。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你觉得对长三角城市有哪些影响?

8. 长三角地区形成城市群有哪些优势条件?

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城市规模发展;
2、位于我国中部沿海,经济腹地广阔;
3、工农业基础好,发展历史悠久;
4、科技水平高,资金雄厚;
5、绝对距离近,高铁、航空、高速公路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