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的英雄事迹

2024-05-15

1. 秋瑾的英雄事迹


秋瑾的英雄事迹

2. 历史人物

诸葛亮事迹 诸葛亮故事

第一个版本: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0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0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0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0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0,0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0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0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NOTE: 南阳武侯祠同样有“三顾茅庐”一说,难以定论。大家可以看。

诸葛亮《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悼周瑜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兰溪诸葛村)[注:应网友 武春森要求]


隆中对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第二个版本:


三顾茅庐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著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麼才学 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麼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 「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 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初出茅庐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 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 」 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麼可以推诿呢 」 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

锦囊妙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应该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可以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后来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

一时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麼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 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

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还是一样.诸葛亮与武当山诸葛亮,三国时人,出生於琅邪国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十四岁时,他姐弟三人随叔父诸葛玄到了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不久,又随叔父到了襄阳投奔刘表.叔父逝世后,诸葛亮姐弟三人就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一个叫隆中的地方,置了田产定居下来.诸葛亮天资超凡,居於隆中之卧龙岗,躬耕之余,博览诸子百家,显示出很高的知识才华.据《诸葛亮集》载,诸葛亮当时曾结交过许多荆州名士,谦恭请教,,知识愈加广博.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在襄阳一带传授道业,收有很多门徒.据《仙鉴》记载,司马徽因见诸葛亮有经世之才,便向他说:「以你的才华,应当再访名师,充实你的学问.汝南灵山萼公玖熟谙政治,军事之雄韬大略,我常常向他请教,他的知识我们永远也学不完,你可以向他虚心求之.」诸葛亮很高兴,就随司马徽拜萼玖为师.诸葛亮在萼玖处住有一年, 萼玖却什麼也不教,但诸葛亮仍旧恭恭敬敬奉侍老师,直到萼玖认定诸葛亮确实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时,终於将《三才秘篆》,《兵法阵图》,《孤虚相旺》诸书一一传授给他.这些书有道学的,有天文气象的,,有兵法的,大多是诸葛亮以前未曾涉及到的学问,这使他受益颇大.数月之后,萼玖见他已能领会到所授著作的奥妙,就向他推荐说:「南郡有个武当山,此山有七十二峰,三十二岩,二十四涧,风景奇异,该山天柱峰,紫宵峰为最高,这两峰之间隐修的道家高人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北极教主,精於《琅书》,《玉册》,《灵符》等六甲秘文及五行道法.你在我这里学的主要是兵法,而未精学道术,这深显不够,长此下去会落入偏激的左道之流,所以,我将带你拜北极教主为师,再深研道法.」於是,诸葛亮随萼玖便上了武当山.北极教主收诸葛亮为徒后,也对他进行了一番考验,每日令他砍柴担水,食以黄精.这样住了很久,见其果有诚心,方授之以道术.然后令其下山行世.这以后,诸葛亮也曾再访萼玖及北极教主,但终无所获,於是,继续隐耕隆中.司马徽因知诸葛亮大器已成,所以后来刘备向司马徽访问世事时,司马徽向他首先推荐的治世人才就是诸葛亮. 这以后就发生了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拜为蜀相,终於显示出政治,军事天才的一系列动人经历.【按】后人考隆中,卧龙岗,似有南阳,襄阳之争.据《诸葛亮集》「亮家於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所记,当以今襄阳为确.原因有二:一,襄阳当时归南阳郡所辖,当有南阳之称;二,襄阳接壤今之宜城县,宜城有地名曰邓林,其名久远,三国时可能以邓林名邓县,隆中归此邓县所辖极有可能.又【按】道家者流有出世,住世,隐修,治世之不同,汉之张子房,三国时诸葛亮可谓住世,治世一派之代表.从诸葛亮一生的事迹来看,他於萼玖和北极教主处学得的道门学问很多,其中广博及政治,军事,天文,历法,医药,符篆等等,这在他辅助刘备打天下的生涯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他唯一未能学得到的就是神仙炼养之术,使他终未得享天年而病逝.或许这也是他道门师长看他是个治世的料子,且有治世的抱负,因而因材施教的结果吧!
参考资料:诸葛亮事迹 诸葛亮故事

3. 《题临安邸》的诗意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林升(生卒年不详),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亦不详。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扩展资料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
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参考资料:题临安邸-百度百科

《题临安邸》的诗意

4.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诸葛亮的形象大体来说,分为这样几点:
1.带有鲜明的悲剧性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就和刘备说过:“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并不只是装逼范地随口一说,而是真正地表达了诸葛亮即将面临的悲剧。
在《三国演义》中,他是怎么着也不会篡夺蜀汉政权,即使阿斗在愚蠢,他也不会动丝毫歪脑筋,这就是他的悲剧所在。六出祁山,不断北伐,总是想要荡平中原,然而他忽视了曹魏政权以及后期司马政权的强大,他没有那种休养生息,让后来人完成霸业的打算。

更为悲催的是,诸葛亮还有着张良的心,希望在匡正汉室之后,再次回到隆中躬耕,可是他的性格又不会允许他半途而废,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强烈的正义感
这从他始终不愿在实力雄厚的曹操麾下效力,而是选择军力羸弱的刘备,就可见一斑了。有人说,诸葛亮太善于狡辩,不管是在东吴的“舌战群儒”,还是在北伐战场上的“骂死王朗”,都让他赢得了“天下第一骂”的名头。

可实际上,正是因为诸葛亮内心始终持有的正义感,才会让他势如破竹,无往不胜。“舌战群儒”能够一战成名,在于他认为孙刘应该结盟,而且必须结盟,他们属于正义的一;同样的,“骂死王朗”也在于,他始终认为汉室才是正统,曹氏才是篡汉。
3. 无敌的智慧
可以说,在《三国志》中,诸葛亮还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辅国能臣,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早就不只是“智慧过人”这么简单,而是像鲁迅说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尤其是在火烧赤壁之战中,本来风向的变化只是因为诸葛亮观测到气候变化,然而他故意设坛做法,将自己神化成了仙人一般的人物,这明显就有些超越现实的变化了。

5. 书香伴我行的结尾怎么写?

书香伴我行的结尾可以选择:

1    读书让我增长了见识,知道了这个世界非常的精彩。读书让我的写作进步了许多,可以说,如果我没有用心去读书,就不会有我目前的写作水平。读书让我明白了事理,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读书又让我有了修养,我会帮妈妈打水洗脚,走路我会让妈妈先行,所以现在妈妈常常夸我“真有绅士风度!”

    这辈子,我要牢记冰心奶奶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一个国家,想要富强,首要的就是学习,做为国家的未来中的一分子,我更应该好好努力学习。望着柜子里那些陪伴了我无数个年头的书籍,感慨丛生,伴随我们成长,给予我们激励,鼓励我们进步的,不就是它们吗?它们,是最大的功臣啊! 

3 读书伴我成长!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的生命染上了色彩,让我做一个充实而自信的自己!

4 此时此刻,我回味这迷人的书香,心中的理想之灯更亮了,前进的目标更坚定了。因为我知道,书香伴我,一定会带给我更多的知识和智慧,赐给我更大的力量和勇气。书山有路勤为径,我将勇攀书山,扎根家乡,扎根祖国大地,为我们的厚街,为我们的祖国,谱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诗篇!

5   我曾许诺母亲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书教会我规矩,教会我忠义,更教会我奉献、责任。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会让那充满墨香的书如影子一样永远陪着我,我会让书中那些充满神圣的心灵如清泉一般流淌在我的胸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座书山,我上定了,因为我爱读书,我要成长


给你些资料吧:

在阅读中成长/书香伴我行”

一 猜想背景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伟人同行,塑造美好心灵;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世界读书活动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原名叫《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是从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造的,现在的4月23号已经成为全世界读书人一个共同的节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沙士比亚和印度,那个对你更重要?我们知道印度是英国最大的一个殖民地,印度的财富、它的人口,它的土地,应该说对英国有足够的诱惑。丘吉尔首相回答说:我宁可失去五十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沙士比亚。你去看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最强的民族,几乎都是最热爱阅读的民族,最善于阅读的民族。

世界上哪个民族阅读最多?犹太人。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5本书,我们多少?有人统计每人每年不到五本书,还包括教科书。你想想,一个读5本书的民族,怎么跟读50本、60本书的民族去竞争呢?全世界犹太人多少你知道吗?3千万!犹太人创造的财富和奇迹,你们难以相信。近代这一两百年的历史,犹太人几乎影响了全世界人的思想。你想想,马克思是犹太人;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的影响都是如雷贯耳。西方有西方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历史、对社会的认识。爱因斯坦,犹太人,他的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于时间、空间的认识。费罗伊德,犹太人,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于自我的认识,让人类发现了多层的自我。三个从自我、到社会、到自然,这三个世界都被三个犹太人改变了。犹太人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人文安外”,不仅是让学生爱读书、回读书、读好书,和好书交朋友,更要让“书香”伴随学生们一生,终身受益。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 猜想文章的题目

«与书共舞» «我爱读书» «我,书» «我与书的故事» «我爱读书» «我为书狂»    «书——我的好朋友» «读书的乐趣» «书在心里» «书香情» «伴我成长的好朋友»      «我落入了书的“陷阱»” «寻找书中的一片绿» «我与书飞翔» «书的力量»   «梦香书更香» «拥有一本好书,我幸运»   «因为书,我长大了» «最是开心读书时»   « “小书呆子”» «我的朋友——书» «谢谢你,书精灵!»    «我要读书» « “恨”书»   «享受阅读» «我爱书» «读书的收获» «书天翱翔» «品味书香» «书本是甜的»    «书缘» «书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一条“小书虫”» «书,是……»

三 猜想文章的开头

1 在蓝蓝的天空中,是谁最快乐?是鸟儿,因为蓝天给了鸟儿一双坚硬的翅膀;在茫茫在大海中,是谁最畅快?是鱼儿,因为大海给了鱼儿一片广阔的世界:而在我的心灵深处,,最依恋的是永无止境的书山。我在书山上攀登九年了,九年中,我在生命的阶梯上抛洒了一路的书香。

2 也许是上天注定,我与书有着不解的缘份,我特别爱看书,那缕缕书香伴我度过了许多岁月。

3         幸亏爱看书,不然人生乏味,书对我来说是阳光和明灯,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它们的相伴相随,我的心头将黑暗一片

4 沐浴着书的阳光,沐浴着书的芬芳,小小的我在茫茫的书海中遨游。难忘,与书一起走过的每一分钟,有过伤感的泪水,有过会心的微笑。书如挚友,迷茫时,给予人星光般的鼓舞,失落时,给予人清风般的慰籍,我最愿细听它的低诉,聆听它的歌唱。

5 还记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爱读书,却没敢说的那么有气魄;又记起古人“金榜题名”的荣耀,我爱读书,却没敢想的那么远大;只是为了耳边常回响的话语:“儿啊!好好读书,学会了做人才会有出息啊!”

五 猜想文章可用的材料

1 记忆中,我是在妈妈的故事中成长的。那时,我还没读小学,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就捧着书讲故事给我听。什么《白雪公主》、《灰姑娘》、《龟兔塞跑》等等,我总是百听不厌。听着妈妈那些神奇美丽的故事,盯着妈妈手中的书,我开始知道,原来书中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呢!在故事中,我渐渐长大,脑子里也开始装满了疑问: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鱼儿为什么不会冻死?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睡觉时为什么会做梦?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手拿着一本厚厚的《十万个为什么》,在书中给我寻找答案。于是,我知道了,原来心中的为什么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从此,我就更喜爱书籍了。爸爸妈妈给我的零用钱,我舍不得花,总是攒起来买书。星期天,我喜欢到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看书,常常是等到关门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在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两个大书柜,那里面全都是书,从小小的、薄薄的连环画,到大大的、厚厚的百科全书,应有尽有。曾经多少次一个人关在家里,静静地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探求课外知识。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不断启迪我;她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地交谈。《雷锋日记》让我懂得人活着要多为别人着想,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哈里波特》把我带进了梦幻的世界,让我明白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已的长处;《中国通史》陪伴我进入历史的长河,游览过一个个朝代,展示一位位君王将相,懂得了“以人为鉴,以史为镜”……

2 我爱读书,书不但给了我知识和智慧,还给了我力量和勇气。记得我读二年级时,学校举行国庆文艺汇演,推荐我做节目小主持,当时我高兴得无法形容,每天拿着满满的几页台词,一遍又一遍地对着镜子练。那时,我天天都数着手指头盼着站在舞台上当主持人那一刻的到来。国庆节终于到了,文艺汇演要开始了,学校的礼堂里坐满了同学、老师,还有家长呢。看到台下那密密麻的人群和那一双双雪亮的眼睛,我胆怯了,只觉得两脚在颤抖,额头直冒冷汗。好不容易挨到表演结束,可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第一次做主持,我居然一败涂地。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我伤心、悲痛、迷茫。回到家,我痛哭了一场。第二天来到学校,我低着头,无颜见老师。谁料老师不但没有责怪我,还送给我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希望我能从中受到启发。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工地上的磨难和病床上的痛苦与考验,他用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艰难险阻,使自已炼成了一块“钢铁”。书看完了,书上一个个故事使我感叹,一幕幕催人奋进的情景时时出现在我眼前。与保尔相比,我又是多么渺小啊!只因一次失败就丧失信心,这不是很可悲吗?我要感谢保尔,它激励我奋发向上,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胆怯、失败。后来的这几年,我曾多次担任学校和村里的文艺汇演主持,赢得老师和观众们的一致赞扬;还代表学校参加镇里举行的朗诵和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

3 从小,我就开始接触那一本本神奇的册子,美丽的图画、生动的故事将我牢牢地吸引住了。每天晚上,妈妈便从《365夜》里选一个故事读给我听,我便睁着眼睛,好奇地用手触摸着光滑的书页,竖起耳朵听有声有色的故事。晚上睡觉前便成了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盯着那一个个奇妙的方块字,我开始急切地想亲自读书,就催着妈妈教我认字。直到小学一年级,我终于能借助拼音来读书了。我快活极了,如饥似渴地用手点着字一个一个地读,看着图画理解意思,越看越懂,从中不但读到了精彩的故事内容,还认识了许多汉字。这些注音彩图故事书,是我学习生涯中的启蒙老师。

4 现在,我对书的情感日益加深,在我的小屋的书橱里,放满了各种课外读物,有《少年文艺》、《英语画册》、《四大古代名著》、《杨红樱童话》﹍﹍茶余饭后,我的手上必然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品着,见过我书的人总会说:“真是把书当成命根子了。”因此我得了“小书迷”这个称号。在我来,书不是枯燥无味的功课,它带我来到另一个地方,回到远古,飞到未来,在知识的蓝天里翱翔。《冰心文集》里颇有深意的文章让我看清了世界的善恶美丑,也让我感受到了心灵美的真谛,《三国演义》回顾了历史,《百科全书》让我了解了世界各地的地况风情,《安徒生童话》里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我陶醉其中。一篇篇文章读了好几遍,每次都会发现新的意义所在。书,真是个神奇的世界。

5 书是最好的寄托:人活着,总有许多的无奈,许多的困惑,许多的悲伤,许多的失落,但是,只要想到这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的书,心里就特别开心!书是所有的人生,包含了一份美好,一份结果;书是发自内心的爱,无私、无欲、超然;书是凄风苦雨里的驿站,让人体味着人世间的温馨。有书的日子就快乐!从《水浒传》中,我了解了众多的英雄豪杰;从《西游记》中,我了解了神奇的传说故事;从《红楼梦》中,我了解了大家族的英兴衰史;从《三国演义》中,我了解了变幻莫测的战争风云,还有那《悲惨世界》里的《巴黎圣母院》,《基度山伯爵》和《茶花女》,在《战争与和平》中,《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又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杜甫也有:“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名句。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可见,伟人对书是有着多么高的评价呀!的确,人生快事,莫如读书,是它让我认识天地之广,晓人生之道;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是我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有让我增长了几丝莫名的忧伤。

7 倘若千千万万的书籍汇成了一片知识的海洋,那我将是一片扁舟,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倘若数不胜数的美文精品织成了天边七彩的云霞,那我便是一只小鸟,在云层中穿梭翱翔。

再给你几篇范文:


幽幽书香伴我成长

夜深人静,皎洁的月儿升得老,万籁俱寂,只有时钟“嘀嗒”的脚步在延续,今夜难眠,昏黄的灯光下我依旧沉醉在书的世界……。

难忘,与书一起走过的每一分钟,有过感伤的泪水,有过会心的微笑。书如挚友,迷惘时,给予人星光般的鼓舞,失落时,给予人清风般的慰藉,我最愿细听它低诉,聆听它轻唱。

也许,年幼无知的我,更着迷于嬉戏玩耍的乐趣。但就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篇短小精悍的《丑小鸭》便牵动了我幼小的心灵。于是伴着《卖火柴的小女孩》编织着《柳树下的梦》,我带着几分好奇走进那充满神秘的童话世界里。

    我任知识的种子悄悄在心里萌芽……

    时光荏苒,我告别了充满神奇幻想的童话世界,于是,带有精美插图的《水浒传》、《红楼梦》便常常搁置在我的床头,还不止一次地走进了我的睡梦。我时常会为林黛玉的感人悲剧而涕泪交集,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而拍手叫好。

    我任知识的萌芽一天天茁壮成长……

    年岁增长,那附有图案的四大名著对我已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我更青睐于娓娓动听的诗歌,蕴意深刻的小说以及优美感人的散文,于是那一本本或大或小的、或薄或厚的纯文字文学著作便如甘霖雨露般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我学会坚毅,莫里亚克的《九月夜景》让我仿佛倾听到了奇妙的蔷薇物语,《满江红》让我看了一代名将的赤胆忠心……

    读书是那样富有情趣,它给我带来了不尽的乐趣,有让我增添了几丝莫名的忧伤。我不会忘记那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常在书林中或追寻昔日的足迹,或编织未来一个个美丽的梦。

   倘若千千万万的书籍汇成了知识的海洋,那我便是一叶扁舟,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倘若数不胜数的美文精品编织成了天边七彩的云霞,那我便是一只小鸟,在云层中穿梭翱翔。

    我任知识的果树在默默开花结果……

    尽管未来的日子我无法预料,但我相信在往后那充满幻想的日子里,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不孤单不寂寞,因为有书。幽幽的书香将永远陪伴我成长。


淡淡书香伴我成长 

       一路走来,再多的困难我也不怕,只因那淡淡书香伴我成长。

——题记

    三岁时,我便开始带着好奇心似懂非懂地读《婴幼儿画报》,我从中学到许多的知识,如《小青虫造房子》:小青虫痴痴地问了青蛙、水蜘蛛、小鸭和蜗牛为什么不怕下雨。青蛙说:“我的皮肤是要水来滋润。”水蜘蛛说:“我的一身毛粘不住水。”小鸭说:“我不但毛多,而且上面还有油,所以不怕。”蜗牛说:“我有壳啊!”小青虫听了蜗牛的话,明白了,便吐了个茧子,睡着了。这听起来似乎很幼稚,但正因为从那时起我才懂得,自然界的每个小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法宝,才懂得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渐渐地,我迷上了读书,初步认识了读书的好处和乐趣。

    五岁时,对世界还为认识的我沉浸在安徒生笔下那唯美的画卷中。《灰姑娘》对我的影响十分重大。那是个令人心生怜爱的小姑娘,受继母欺辱,姐妹嘲笑,旁人冷眼,但她却始终保持最初的善良,平淡地对待一切,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最后遇到了一份珍爱,麻雀变凤凰,最终生活的美满幸福。我曾为她痛苦难熬的生活伤心垂泪,也曾为她那份追求真善美的纯真的心而不由敬佩。我始终相信生命中永远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真爱,多少年后,这最初看过的幼儿读物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充满爱与真的世界。

    八岁时,我用刚刚学会的汉语拼音去阅读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其中《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我始终记忆犹新。阿里巴巴在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时,没有乱了阵脚,坦然面对那群凶恶的大盗,利用自己的智慧取胜。我读后深受启迪。人生不可能只用武力来取胜,还需要临危不乱得沉着和冷静思考的智慧。那份沉着与智慧保存在我心中,那份幽香,伴我成长。

    十四岁时,曾经读过一遍《名人传》,那时对这三位伟人,我只是报以同情。老天并不眷顾他们,给予他们人生太多挫折,太多痛苦。但是当我再次拜读这本名著时,我打消了原来的念头,反而心生了几股崇敬之情。贝多芬因为是从而辉煌,米开朗基罗因为坚强才成功,托尔斯泰因为不屈而成了文学巨匠,就来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是在遭受千万次打击之后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精神散发的芬芳令我坚持走向生活,伴我生长。

    喜欢用淡淡二字形容书香,因为那清香初闻并不觉得芬芳,但愈品愈香,让人回味无穷。

    这淡淡书香让我体味到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我跟着书中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我不断感受到灵魂受到荡涤。毫不夸张的说,书的世界是天空是海洋,我愿变成鸟儿自由的翱翔,变成鱼儿尽情的畅游。

    一路走来,那淡淡书香伴我成长……


我爱读书,我心飞翔

       有一个人告诉我,书是有灵魂的,你相信它,它就会给予你许多。           

                                                                  ——题记

      每到傍晚,我踱到书架前,从一排排书中随手掂出一本,坐到自己软软的大床上细细地咀嚼。于是,我如同一只驼鸟,把头深深埋进书堆里,发现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竟有这样一块沙漠清泉。

    柔和的灯光洒在我的书上,床上,洒满了整个小屋,也洒向我柔软的心底,抚摸着手中的书,嗅着淡淡墨香,我的思想不由得飞向了那黑色的铅字。刹那间,我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美好中感受“长河落日图的壮丽”;我又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魄;我又来到了白雪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丽中领略“红装素裹”的妖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成了我的一种习惯,读书让我感到无比的惬意畅快,读书让我心灵飞翔。

    在书中,我理解了幸福的含义,知道了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幸福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豪迈。

    在书中,我见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认识了“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拜访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在书中,我领略了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放,体会到了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坚强决心,也目睹了于谦“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浩然正气。

      在书中,我看到了歌德笔下如画的风景,我看到了曹雪 芹 笔下千姿百态的人物,我看到耻蒲松龄笔下百媚千娇的孤妖。

      面对着这些文学巨著,诗词歌赋,我轻轻翻开书页,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我仿佛到了一个广阔无比,奇妙非凡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本书也是一个小世界”。我钻进书本,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此言信矣!

    读书不仅让我心灵飞翔,精神愉快,更让我懂得了面对生活的态度。书让我知道了,人生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我摒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际会让别人恶心。书中那么多英雄,与我同在,身残志不坚的保尔、贝多芬,相貌平平但人格令人佩服的简爱,心胸豁达的苏轼,忠诚爱国的陆游。他们的事迹深深地鼓舞着我。因此我从不怨叹生活的不幸。因为我汲取了他们的勇气做我的养料,在我软弱的时候,我就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就会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过来,滋润着我的心田。我深受启迪。越读书,我越发觉自己的浅薄。

    夜深了,我在灯下闻着那淡淡的书香,感觉它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味道。我要把它化作我成长道路上永久的心香,此时,我真想大声呼唤:亲爱的朋友们,去读读《红楼梦》吧,你会明白中国古典文化是何等博大精深,值得你一辈子去汲取;去读读《红岩》吧,你会明白人生该追求什么;去读读毛泽东的词吧,你将明白什么才是伟大的抱负;去读读《史记》吧,你将明白生死的伟大意义;去读读《牛虻》吧,你将明白气贯长虹的精神是人生的支柱;去读读《悲惨世界》吧,你会明白人道主义的光辉与高尚……

唯有那一本好书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茶……

  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人生;

  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我们选择了拥抱与品味。

  在清闲的午后,在落日黄昏,暮然,心情变得舒畅而恬静,轻轻翻开手中的书卷,拥抱未来,品味人生。 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鸟语花香,轻风流水;享受历练,深邃。

  阅读,是一种情怀——敞开心扉,亲近自然,聆听生命。

  阅读,是一种幸福——贯穿在时间的轨道上,与李白、杜甫促膝,欣赏庄子的超脱,陶潜的隐逸。掠过千山万水,领略西双版纳与大兴安岭,倾听雅鲁藏布与喜马拉雅,所有的一切,都装在你澄澈的心。

  是否从儿时蹒跚学步到现在的聪明睿智,书香从未淡散过?是否你曾为书中的喜剧手舞足蹈,为结局的悲情悄然泪下?又或者是否在字里行间寻觅到了一句金玉良言而深有感触,以至收益终生?其实,一路走来,岁月变迁,但唯有那一本好书,像位博爱的母亲,教你学识,明你道理,陪你成长。看亲情如灯,品人生似棋,手中的那卷,到底给了你多少?

  记得有本书上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说你没希望的时候,不要气馁,再试一次!很可能,这一试,就成功了。”这句话我来回读了好几遍,在失败了100次,在没有人认为你能成功时,要放弃吗?还是背负着自己的不懈再试101次?没错,兴许这101次你就获得了成功。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这一念之间,往往就隔着那一份坚持。所以说,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大家的华丽辞藻,绝世精品,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拥有一颗平常心,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赏世间百态,品人生百味。

  莎士比亚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还有人说,打开你喜爱的书,就走进了心灵,开始了对话与交流。多读几本好书,也就多了几次交流与对话,交流如清茗,对话如对酌。清茗,悠香而淡远,对酌,会心又灵犀。生活学习中,好书的积累,奠定了聪慧与善辩;交流的增加,也铸成了机敏、锐利。书,带给我们的力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来愈强大。

  一本书,伴我一生;悠悠书香伴我成长。

我的好朋友——书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书是不可或缺的。它伴着我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对书,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我成长的朋友。

小时候

小时候,我最先接触的是唐诗宋词。背着一首首诗词,游弋在古代文化的海洋里,陶冶了我的情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让我陶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凄楚让我感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情让我赞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让我敬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情结让愁绪飞扬;“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离情别绪让我愁肠百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声声的浅唱低吟中,我惊叹中国文化的广博精深,有着太多的精髓。小时候的我就是扎在诗海里,贪婪地吸着唐诗宋词慢慢地长大了。

长大后

长大后,上小学三四年级了,便认识了一些字,开始读外国的注音童话。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都是我的最爱。

我曾经和海的女儿哭过,悲叹她的命运,赞叹她那纯洁圣美的心灵。我曾经高兴地与白雪公主跳舞庆祝她的婚礼,同时也憎恶着那邪恶的皇后。我曾经与小魔女一起去地下王国去探险,打败许多大怪物。就这样,和故事里的主角一起哭一起笑。后来我又迷上了神话故事,特别是希腊与中国的神话特别神秘,竟会构思出那么多那么美的故事,人类思想的美与魅力一次又一次的让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憾,撩动我心灵飞翔的雪崩。

现 在

现在我已经不是沉浸在童话王国的小女孩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去看一些探索科学奥秘的书了,看看人类是怎样地点燃求知的火把,穿越时空的深隧,拨开层层的迷雾。有时也沉浸在一些世界名著里,我惊奇作者为什么会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从《鲁滨逊飘流记》当中我领悟了人生的就是一次超越自己的真理。保尔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冰心的小诗又让我痴迷;《三国演义》中的斗智斗勇、忠肝义胆让我敬佩。

书已经成了我最好的朋友,虽然我不是那么废寝忘食,但也手不释卷。书如一股清泉,洗濯了我的心灵;书如一杯清茶,让我神清气爽;书如一床棉被,温暖着我。我感受着书香,它赋予我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天际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飞翔……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书香伴我行的结尾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