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的与华关系

2024-05-09

1. 亚洲开发银行的与华关系

中国于1986年加入亚洲开发银行(亚行)以来,双方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合作项目从的几个已发展到2013年的90多个。到2013年中国已是亚行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借款国、技术援赠款的第一大使用国以及第三大股东。1987年7月1日,亚行中国董事办公室正式成立从1994年起,中国成为最大的年度借款国。亚行对华贷款全部为硬贷款,年利率在6.5-6.9之间,贷款期限为15-25年。截至1996年6月,亚行共为中国的219个项目提供了0.9252亿美元的技术援助赠款,用于贷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1998年,亚行第一次向我国提供纯(Clean)技术援助,金额351万美元,用于黑龙江、吉林的水灾后重建工作。亚行还提供770万美元,用于帮助中国制定咨询行业政策和法规框架。2000年6月16日,亚行驻中国代表处在北京成立。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亚行对中国硬贷款承诺额共计113亿美元,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交通和通讯(占49.3%)、能源(占17.4%)和社会基础设施(占7.5%)。中国利用亚行贷款实施的项目中,包括京九铁路、上海苏州河治理、北京环保等重大工程。中国利用亚行投资已在国内建成了3000公里的高速公路、5515公里的铁路以及改善总长4500公里的连接贫困县的公路。2001年,这个多边金融机构还批准提供贷款协助中国对国内第二大河———黄河进行防洪治理,贷款金额达1.5亿美元。此外,截止到2001年底,亚行对中国技术援助赠款承诺额共1.96亿美元,其中,2001年为1240万美元,涉及20个项目。中国作为亚行的大股东之一,还积极参与亚行事务,在亚行战略政策制定、业务运作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亚行框架下,中国参与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以及蒙古共和国的经济合作等区域合作项目,并通过东盟“10加3”机制,对推动本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亚行政策变化,中国与亚行的合作开始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为帮助中国应对发展面临的挑战,亚行的业务战略正朝改善管理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以及促进经济增长以减少内陆省份的贫困状况等方向侧重。亚行还将配合中国的发展战略调整对华援助计划,计划把每年向中国贷款的70%用于中、西部地区,并支持私营企业的发展。据悉,在未来3年中,亚行对中国的贷款将达到35亿美元,这些贷款项目的大部分将针对内陆省份,尤其是西部地区。其中包括四川南部、云南西部、山西、宁夏、广西和湖南的公路发展;湖北—重庆和中卫—太原的铁路;西安市城市公路发展;甘肃省清洁能源项目;西北高压电路等。同时,亚洲开发银行还与全球环境基金进行联合融资,开展有关解决土地退化问题的项目。据英国《金融时报》2015年12月10日报道,亚洲开发银行当日批准3亿美元贷款用于帮助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亚开行一名专家表示,虽然中国做了很多努力,“但污染问题依旧在那里”,根本原因在于河北省的经济和工业结构。中国十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7个位于河北省。为此,该贷款将用于减少河北省的煤炭用量,该问题是造成北京和天津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016年3月, 由山东省财政厅、发改委联合申报的泉城绿色现代无轨电车公交示范项目,成功入围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新一轮三年滚动备选项目规划,这也是山东省首个将由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支持建设的交通项目。该项目拟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5亿美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现代无轨电车网络、公交场站系统改造、公共交通走廊、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升级改造及配套设施和能力建设等

亚洲开发银行的与华关系

2. 京津冀的空气质量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环保部今天发布2017年1至2月及2月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其中,北京市1至2月优良天数同比下降超两成,PM2.5浓度同比上升近七成。就空气质量下降原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认为,除了不利气象条件外,三大重点区域工业排放

3.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好转人为贡献大不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27日在北京表示,近五年,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降幅明显,这其中有气象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努力”的贡献占80%以上,“天帮忙”占20%。

27日,环保部在北京举行例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大气十条》实施以来,京津冀及周边重点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大、效果明显,成效的取得有几分靠天、几分靠人?
对此,贺克斌以北京为例分析称,北京市2017年PM2.5的年均浓度从上一年的73微克/立方米降到58微克/立方米。这其中,从73微克/立方米降到63微克/立方米是减排措施的结果,而从63微克/立方米进一步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超过了当初预判结果,主要原因是2017年的气象条件跟2016年相比,更加有力地做出贡献。
他解释称,2016年初,按照国务院要求,中国工程院组织了50多位院士专家,针对《大气十条》实施头三年的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
当时对《大气十条》实施的结果做了一个预判,即到2017年底,全国和重点地区完成《大气十条》的空气质量改善的颗粒物浓度降低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存在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北京市要完成PM2.5年均浓度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难度很大,必须要下决心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第二个问题是冬季的重污染天气非常突出,必须下大力气来降低采暖期的重污染峰值。
“提出这两个问题以后,我们也提出了包括散煤治理在内的十条政策和措施方面的建议。”贺克斌表示,针对评估结果和建议,环保部当时会同了相关部委和省市,加紧研究相关措施。
“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我经历了一个跨年的长时间重污染过程之后,迅速推出了两个工作方案,第一个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第二个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贺克斌分析。
据介绍,当时预评估的结果表明,假定2017年的气象条件与2016年的情况基本相当,那么全面落实两个方案之后,北京市的PM2.5的年均浓度可以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降到62-65微克/立方米,平均到63微克/立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气象条件一样的话,2017年通过这两个方案的实施可以基本实现《大气十条》目标。
“就北京市而言,2017年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15微克/立方米,这里面,人努力大约占了70%,而天帮忙的贡献大约占了30%。”贺克斌说。



他同时分析称,如果按照最近几十年的长周期来分析,2013年至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区域气象条件是比较差的时期。跟2013年相比,2014年、2015年的气象条件是较差的,而2017年略有转好。
通过模型分析,相对于2013年,2017年因为气象条件略有转好,可以导致PM2.5平均浓度在京津冀下降5%,在长三角下降7%。但整体数据显示,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39.6%和34.3%。

“按照这两个数据来看,这两个重点区域在最近五年(PM2.5平均浓度)降幅当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贺克斌表示。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好转人为贡献大不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