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思维模型-25.路径依赖(惯性思维)

2024-05-13

1. 100种思维模型-25.路径依赖(惯性思维)

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者制度变迁均有类似有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静如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该路径以hi在发展下去,并锁定在该路径上,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路径依赖解释了很多现象,从个人职业的选择,企业的发展再到国家制度的变迁,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客观规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1.历史选择
  
 2.转换成本
  
 3.网络效应
  
 4.思维固化
  
 5.进化短视
  
 有些人上班摸鱼,下班TIMI;而又另一些人,上班认真工作,下班钻研技术。各自在个人领域形成了路径依赖,加上时间的复利,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古代人想要更快的从一个城市达到另一个城市,他们会想办法让马匹更加健壮,喂养更加精细的饲料,培育更加优秀的马匹。直到有一天,蒸汽机出现。现代汽车行业同样保持了百年的路径依赖,而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路径依赖。
  
 技术的演变遵循自我强化、自我积累的特征,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 系统便陷入锁定状态, 即出现报酬递增、正反馈、自增强现象。
  
 首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常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势地位,利用巨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利用学习效应、协调效应、网络效应,越来越流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
  
 相反,当有更为优良的技术出现时,很难割舍原有技术带来的丰厚利润,最终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被竞争对手超越。例如柯达,诺基亚。
  
 明清期间,倭寇频繁侵扰本土海域,明万历年间实行封海令,阻断了倭寇的侵扰。清政府沿用了该项禁令,甚至闭关锁国,坚持实行小农经济,就是对自身经济政治制度的一种依赖。
  
 新:革新理念 居安思危
  
 舍:敢于放弃 沉没成本
  
 创:创新开拓 另辟蹊径
  
 路径依赖只是一种现象。同一套解决方案,在不同时期给个人,技术乃至国家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起初有效的策略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消息以及思维,不要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毕竟一旦封闭,熵增就会自然而言的发生。
  
 积极的路径依赖:飞轮效应
  
 消极的路径依赖:泥沼效应

100种思维模型-25.路径依赖(惯性思维)

2. 《模型思维》之路径依赖模型

一、波利亚过程
  波利亚过程利用伯努利瓮模型的扩展来刻画正反馈效应。在波利亚过程中,我们会往瓮中加入与抽取出来的球相匹配的球,这个过程会产生结果路径依赖(outcomepath dependence)。结果路径依赖是指每一周期的结果都取决于先前的结果。
                                          
 波利亚过程可以用来刻画多种多样的社会和经济现象。一个人选择学习打网球,还是打壁球,可能取决于其他人的选择。如果更多的朋友选择学习打网球,那么这个人就更有可能也选择学习打网球,因为这会增加他找到伙伴打比赛的机会。与此类似,一个人决定购买什么类型的软件、学习哪种语言或购买哪款智能手机,也可能取决于他的朋友以前做出的选择。类似的逻辑同样适用于企业对技术标准的选择,它们可能会根据其他企业的选择来做出选择。
  可以从波利亚过程中推导出两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性质。首先,具有相同数量的白色结果的任何序列都会以相同的概率发生。其次,白球和灰球的每个分布都以相同的概率发生。第二个性质意味着极端的路径依赖。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一切皆有可能。
  
 二、均衡过程
  均衡过程的假设与波利亚过程相反。在抽取出某种颜色的球后,要加入一个相反颜色的球。如果在前两个周期都抽取出了白球,那么瓮中将包含三个灰球和一个白球,从而导致下一周期抽取出灰球的概率增大为3/4。这个过程也会产生路径依赖的结果,因为任何一个周期结果的可能性取决于过去的结果的历史。但是,它不会产生依赖于路径的均衡。从长远来看,瓮收敛为每种颜色的球的比例都相同。
                                          
 均衡过程可以用来刻画有趋向平等分配压力的决策或行动序列。平衡过程甚至可以用来对努力实现公平的组织行为建模。
  
 三、路径依赖还是临界点
  路径依赖是对结果的逐渐影响,临界点则意味着结果的突然变化。
  可以利用可能结果的概率变化来度量路径依赖和临界点。对于波利亚过程,初始概率在瓮中的所有分布上都是均匀的,这是一个最大熵分布。随着事件的展开,分布逐渐变窄,标志着路径依赖的形成:当结果出现后,可能发生的事情也会变化。这种熵的减少是渐进的。而对于临界点,概率分布是突然改变的,熵可能会迅速下降。
  
 四、路径依赖模型的应用
  可以从模型中推断出当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性成分时,几乎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模型思维告诉我们,行为差异既可能是社会影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内在偏好所致。在任何时候,只要人们在一组固定的备选项中进行选择,而且他们的选择依赖于其他人先前做出的选择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例子包括在选举中投谁的票、要看哪一部电影,以及购买哪一种技术等。
  模型也可以改变,使人们对社会影响的敏感性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对加入瓮中的球赋予不同的权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