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银行存款的利率是升还是降?你怎么看?

2024-05-13

1. 疫情过后,银行存款的利率是升还是降?你怎么看?

疫情发生后,民众存款利率普遍较低,对银行影响较大。如果存款利率低,银行的可用存款就会减少,这意味着银行的收入会大大减少,但支出却不会减少。再加上这期间贷款逾期,对银行的影响特别大。有些银行甚至面临亏损,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虽然没有人愿意这么做,但是银行面对亏损也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国家的人喜欢把钱存入银行。

所以未来五年银行利息是升是降有很多考虑。银行存款利率将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总的来说,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存贷款利率上调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存在差异。因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央行的引导作用依然存在,中国存贷款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全球降息的大趋势下,中国降息的趋势难以避免。

疫情过后应该会上去,而且可能会在高位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速还是会比其他国家好。但到目前为止,利率还得降一波,因为全球资本现在只能选择中国,导致中国资本价格下降。下降,年后企业的资金需求一般没那么高,很多企业年后的资金需求基本都是年前提前准备好的。所以每年春节过后,银行资金相对宽松,相应存款的利率会比以前低。

利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利息金额与借入资金金额(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企业筹资和投资的决定性因素。研究金融环境,必须关注利率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史上最长的假期,我们都是全国人民。这期间工厂企业停产,很多人的财源被切断。我的工资到现在都没发,我也是其中之一。年假到现在一直在休息,因为没上班,工资一直没发。而且,不仅仅是我自己。很多人都是这样,收入没了,但还是要交。此外,在疫情期间,价格上涨了很多。

疫情过后,银行存款的利率是升还是降?你怎么看?

2. 疫情过后,银行存款的利率是升还是降?这个为什么?

  银行存款 利率 升降,最主要的考量因素是经济体中流动性是否和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以及经济是过冷还是过热。         
      当经济过冷时,央行会降低利率,刺激生产和消费,释放流动性,反正,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就会收紧钱袋子,提高利率,使得资金回流央行。
    
      事实上,央行在应对本轮危机中,已经早早就采取了措施,先后向市场注入了近2万亿流动性,市场并不缺钱的情况下,整个经济体的资金成本大概率走出下降趋势。
    
      央行最近的表态说法是,不排除本月20日LPR下调,这一系列的措施用来对冲不利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如果这些措施和流动能有效的提振经济,那央行再次下调利率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或是财政政策发力。
    
      实际上,央行目前很尴尬,如果释放过多流动性,存款利率下调,而CPI高企的情况下,会带来某些资产价格的上扬,比如房地产。因为存款利率降低,势必造成资金不愿意待在银行,会涌向各大能大概率抵御通胀的领域,这会带来连锁反应,不但不会提振经济,反而会出现新的经济问题。
    
      总之,利率下行,存款利率跟随是共识,但是幅度会低于预期。

3. 等到疫情过后,银行存款的利率是升还是降?为什么?

  本来在2020年,银行存款的 利率 水平就会持续下降。那么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还有可能会加速下调。
    
      1.在2月10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在一个论坛上表示,要建立疫情利益相关方的损失分担机制,要防止中小微企业此次损失过多过大。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央行基准存款利率,这样可以为银行降低 贷款 利率提供空间,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有可能央行在4年之后,会考虑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
    
      2.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将全部以LPR进行定价。而lpr的走势已经是连续在下降,在央行连续使用逆回购工具之后,市场资金面宽松,有可能lpr会继续向下调整。在2月7号,央行副行长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下一个调整区间的2月20号公布的lpr会有较大概率下行。把整体贷款利率下行,就为存款利率下行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这样可以保证疫情过后市场稳定,经济快速恢复。
        
      3.自从2019年中期开始,存款市场中的高息存款利率就不断在下降过程中。在去年年化利率超过5%的 定期存款 产品比比皆是,而现在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自从第四季度,对结构化存款产品进行严查之后,假结构性存款产品也难觅踪影,其高利率也自然消失于市场之中。在年底,央行叫停了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时,不得就近挂档计息,智能存款产品也是利率不断下行。
    
      4.其实我们未来可以用大额存单利率作为一个市场的存款利率风向标。目前大额存单最高利率是在基准利率上浮55%,也就是中长期存款利率达到年化4.263%。德先生认为未来存款利率可能会在4.263~4.5之间进行浮动。破5利率的定期存款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少。
    
      5.最后就讲讲我们的货币供应量。经过去年年底和今年前两个月的不断降准以及央行逆回购操作。银行的资金面大为宽松,已经没有了利用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存款的动力。其中尤其政策针对农商行,城商行及中小银行还有特殊的降准待遇,这些银行过去都是高息定期存款的主力发行银行,经过监管的一番操作,他们应该资金都非常宽松了。未来再发行高息存款的动力已经不足。
    
      总结一下,2020年存款利率本身就在下行通道上,但如果通过此次春季疫情的刺激,很有可能提前,或者更加快速的下降。

等到疫情过后,银行存款的利率是升还是降?为什么?

4. 疫情过后人民存款率普遍低下,这对银行有什么样的影响?

疫情过后人民存款率普遍低下,这对银行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存款率低下银行可用的存款就会变少,这也就意味着银行的收益会大幅度减少,但支出却没有少,再加上这段时间的贷款逾期,所以对银行的影响是特别大的,有些银行甚至要面临着亏损,并且这种情况可能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虽然谁都不想这样,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银行面临亏损,而我们的生活也没好到哪里去。

疫情期间我们经历了史上最长的假期,而且还是全国所有人民,在这段时间工厂停产、企业停工,很多人的经济来源都断了,年前的工资到现在都没有发,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年假之后就一直在休息,工资因为没有上班也一直没开,而且不仅是我自己这样,很多人都是如此,收入没有了,但是还是要支出,而且疫情期间物价高了很多,反而比平时开销更大。

要不是因为有存款的话估计都很难生活下去,其实我还算好的没车贷、没房贷,有存款,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在这段时间里都是借钱度日的,因为要正常开销、还要还房贷和车贷,在这段时间里大家都挺难的,很多人银行的贷款也都是逾期的,谁都不想逾期,但是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虽然现在复工了,但有钱肯定是先还贷款,然后还得花销,扣除这些基本上就剩不下什么了。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几乎很少有人会去存款,那么为了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存款,肯定是要上调存款利率的,同时还要下调贷款利率,但即使这样做了可能依然无法改变这种状态,因为这次的疫情真的让大家都大伤元气,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5. 财政性存款降低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疫情期间财政性存款降低

亲亲,你好,财政性存款降低意味着政府资金在银行存款当中减少。疫情期间财政性存款降低是因为政府将财政收入更多的用于疫情防控和其他的财政支出项目。【摘要】
财政性存款降低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疫情期间财政性存款降低【提问】
亲亲,你好,财政性存款降低意味着政府资金在银行存款当中减少。疫情期间财政性存款降低是因为政府将财政收入更多的用于疫情防控和其他的财政支出项目。【回答】
财政性存款主要是财政金库款项和政府财政拨给机关单位的经费以及其他特种公款等。【回答】
通俗点儿话讲就是:政府没钱了,都拿出去花了。【回答】
可不可以具体一些,这些钱疫情下一般都花到什么地方【提问】
对个人以及企业有什么好处【提问】
亲亲,一般政府的钱呢肯定是用于转移支付【回答】
就比如说给大家做核酸这些用的是银行的财政性存款吗?【提问】
财政性存款的减少也可能是因为财政收入的减少。财政收入的减少一般有可能是节税降费。【回答】
给大家做核酸肯定属于公共卫生事业的支出。【回答】
政府的钱都拿出来给大家做公共卫生事业支出了【回答】
那么肯定他的财政性款也就减少了。【回答】
那疫情期间国家给企业降税了嘛?降税了是不是他这个财政性存款也少了【提问】
说的对。【回答】
那你觉得现在疫情过去之后这个财政性存款会怎么变化呢?国家还会把这个税调上去吗?【提问】
疫情之后,国家现行的经济政策一定会持续稳定一段时间。【回答】
短期内不会增税。【回答】

财政性存款降低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疫情期间财政性存款降低

6. 媒体:理性看待上半年居民存款大增,人民存款意识强是否与疫情有关?

根据央行发布的相关数据,居民在2022年上半年的存款出现了增加的现象,人们的存款意识变得更加强烈。小编认为居民的意识出现变化与疫情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不少企业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不少店铺已经倒闭关门了,人们失去了经济来源,在花钱的时候就变得更加谨慎。未来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人们就会有比较强烈的储蓄意识。
疫情的出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没有疫情的时候,人们在空闲的时间通常会去聚餐、聚会、泡吧、K歌以及玩桌游剧本,但人们为了疫情防控,更多的是宅在家里,很少有外出的机会。人们现在普遍待在家里,改变了社交方式,出去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花钱的机会。人们的消费欲望大大降低,钱自然而然的省了下来,人们也会发现存款越来越多。
人们现在出行的时候通常都会戴口罩,不少女性朋友为了方便,就减少了化妆的频率,进一步降低了开销。疫情可以说影响到了人们的各个方面,以往人们习惯性地在健身房里健身,但人们现在更喜欢在家里健身。人们发现宅在家里并没有什么不好,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也节省了金钱。不少人每年都有旅行的习惯,但疫情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少人都放弃了旅行的计划。
不少人在疫情期间失去了工作,处于找工作的阶段,没有经济来源,就会让人们陆续增加储蓄的意愿。中年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生活压力是非常重的,为了能够让家庭稳定的延续下去,就不可避免的会减少一些开销。小编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改变,以往在买东西的时候并不会考虑太多,但现在会更加考虑性价比,同时也减少了一些没有必要的开支。

7.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

 疫情来了,大家生活都变得拮据了,一看到存款却增加了,非常惊讶!这里面的道理还是从货币常识来理解:
    首先,货币供给端阀门开大了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这是货币供给方面数据,明显M2是流通货币总量增长还是适度的,为的扶持中小企业和经济复苏,但是M1和M0的增长明显量变大、增加有些猛。这说明资金没有转化为实体经济环节,原因是复工没有复产,或者部分地方根本就没有企业需要资金,说明对经济趋势不明显。不愿意承担风险。 
    其次,需求端笼头变小了。 情况是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这个说明封城带来消费减少,尤其信用消费少】,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 【这个数字还是增长,说明大项目投资还是加码的】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05亿元 【流通环节受城影响,生产停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729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所以,供给端大了,需求端小了,结果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同比增长9.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6个百分点。
    存款增加知道了,还要看一下存在结构情况: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个人企业都把减少风险,存在过日了放在第一位】 ,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 【政府只出不进,财政税源少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 【企业没有进账,基本费用没有减少】 。注意: 房市和股市都有新资金进入了。 
     
     
     
    这里面个人企业存款增加,是谁家的存款,其实是差异很大的。 
   2018年3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演讲中提到,从2010年到2017年,居民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从25.4%下降了近一半至12.7%。也就是说,中国人赚100元,只会存下来12.7元。而且,储蓄的分布还严重不均。据西南 财经 大学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很多“零储蓄”的人“被平均了”。
     
   没能钱的另一面是高负债。按照居民负债占据GDP的比重,1996年中国居民杠杆率只有3%,2008年也仅为18%,但是自2008年以来居民杠杆率开始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短短六年间翻了一倍,达到36.4%。到了2017年二季度居民杠杆率已经高达47.4%,较之2008年激增了近30个百分点。47.4%的居民杠杆率虽然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6.1%,但是这一数字已显著高于新兴经济体平均39.8%的水平。美国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飙升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所以,不太关心银行存款增加了多少,更多看看自己口袋是不是要空了。 
   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 如何理解存款大增的现象? 
       
   2019年一季度的这个数据,住户存款是6.07万亿,今年增长了6.6%,增速并不算多。经历过今年春节,很多朋友已经对年内的经济形势产生了比较悲观的预期。本来中国就是一个储蓄大国,总储蓄达85.4万亿元,人均存款达到了6.1万元(2月份数据),有很强的存款习惯,只要手上有点钱,多多少少都会选择存点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存钱的目的就是在防御经济不景气时的生活开支,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会带来一个问题:消费欲望下降,对经济刺激会起到反作用,会导致经济复苏进程减慢。
       
   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多1.53万亿元,增速与住户存款并非同一水平,属于大放水级别。一般而言,在信用货币时代,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理论,贷款多增则意味着存款可能增加较多,因为银行给企业的贷款被记入该企业的存款账户,上交存款准备金后,还可以继续放贷,从而形成循环存款创造。企业存款增加比较多,为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储备了良好的资金状况,刺激经济就靠他们了。
       
   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这个数据的减少说明政府正在动用自己的资源刺激经济,比如发放消费券这玩意,各地政府都在干,这些钱就是政府的补贴,真正的薅羊毛,大出血,所以有消费券的朋友,建议还是参与一下,一来自己得益,二来刺激一下经济,最终受益效果依然会传导到自己身上,这么好的活动应该继续搞。
   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中,少部分是人民群众对当前经济产生悲观预期下的防御性反应;主要增长速度大的的是银行放水给企业准备复工复产的准备金,还有少量政府为刺激经济出的血本,并不是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不消费,现在大家看出区别了吗?
   
   不能说这种习惯好或者不好,这是一种财富观念,存在即是合理,且这也符合我们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居安思危。
   受疫情的影响, 社会 生产和生活收到极大的影响。股市萎靡下跌,市值缩水;工厂停工、企业停业,企业和个人收入均受到影响而减少。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投资情绪受到抑制,资本会主动寻求安全、低风险的投资、避险方式。
   而银行储蓄则是安全性高、风险性低、变现快捷的方式之一。
    所以,避险是造成当下经济下行,收入减少,但银行存款确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此外,艰苦奋斗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现在受疫情影响,大家危机意识很强,也会主动缩紧开支,提高现金储备意识,防患于未然。
   我们国人还有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就是“靠自己、不求人”。而我们的国家也非常的民主、勤勉、敬天爱民。出现疫情危机的时候,我们能够以举国之力共同抗击疫情,国家大力投入上千亿资金用于防疫治疗,每一个确诊患者都能够免费救治。全民也积极捐助、各个企业、省市、个人纷纷倾囊相助。所以,我们能够在被疫情突袭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战胜疫情。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的一次壮举,为世界各国防疫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积极的贡献。
   反观海外其它国家,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行为,简直就让我们捧腹,也让我们为那些感染的、死去的人们而悲哀。
   疫情在我国发生的时候不重视,反而指责我们,看我国的笑话;疫情在他国出现的时候不重视,不防疫,有蜜汁自信;疫情开始扩散的时候惊慌失措,没有有效的防疫措施,甚至不去努力防疫就放弃抵抗,企图走群体免疫的道路;
    要知道,所谓的群体免疫最终还是伤害广大底层人民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医疗资源一定会优先供应上层人士。不然你会相信资本主义上层人士也会去群体免疫吗? 
   所以,没有任何时候,我们会为生活在中国大陆而感到安全和自豪!
   而以后,也会将这份安全感和自豪感始终延续下去!
   至于网络上那些不负责任的一些人,诸如“许可馨”之流,我们不会忘记对他们的声讨、 历史 也不会忘记、苍天也不会饶恕......
   
   受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居民消费大幅下降,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人民币存款主要包括居民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两项,除了企业把投资和生产经营的资金存回了银行,更多是由居民存款所贡献。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而2019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31万亿元,同比多增1.24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多增达22%,去年一季度同比多增达19.6%。
   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IMF预测全球经济下滑3%。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居民存款持续 增加,主要是对疫情的担忧,通过储蓄来寻求安全感,面对不确定因素。当然,大部分专家学者也在呼吁投资者多留现金,广积粮,缓称王。
   但我建议投资者当下除了储备充足的备用金外(保留 3-6个月的应急资金),加大投资才是最正确的配置思路。为了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央行加大货币投资,货币的阀门已然打开,伴随的将是各类商品、资产价格的上涨。持有更多的现金或存款就意味着手里的钱,不但不会增值 ,保值 都不可能,会被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抛在身后。
   疫情已得到全球广泛国家的重视,中国疫情已初步控制稳定,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并不大。此时,不是想着怎么去增加更多的存款和现金来度过危机,而应该积极进取,寻求财富增长的机会。
   
   根据央行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200.99万亿,创造了新高。
   大家都知道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各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很多人的收入出现了大幅度下跌,按道理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应该下降,毕竟收入都下降了这么可能还有钱存银行呢?但现实数据却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人民币存款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8万亿,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家把原本准备买房的钱存进了银行。大家都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楼市里都会有一大批人买房。但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在今年的前3个月里全国楼市都关停了售楼处,随意一大批原本打算买房的人现在都没地方去买房,只能把原本准备用来买房的钱存进银行,最后的结果就是银行的存款变多了。
   另外一点就是,银行的存款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个人的存款,还有国家的资金。从去年开始国家就不断在放水,整个市场的货币都变多了,但这些钱又不能一下子全部流通到市场上,否则会对物价还有将近造成阶段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些多出来的钱就全部存在银行里,银行存款增加8万亿也就不奇怪了。
   
   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而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一季度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其中,住户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而3月份外币存款却减少223亿美元。
   我们先看外汇存款的减少,外汇盈余主要是来自于贸易、服务为主的经常性外汇盈余,以及以外国金融资本进入我国出现的盈余,我国的外汇储备是3万亿美元,这是2014年从接近4万亿以来的持续走低,这次疫情的影响就是表现在外贸出口的放缓,和外国资金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节奏放慢。跌破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在4月份可能就会出现。
   财政性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这刚好印证了国家的财政政策上的减税、减费和转移支付的加大。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也是一些机构的风险加大和理赔保险等支出等增加,但意外的是:这次的 健康 类保险应该是大大的增加了。
   剩下的就是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但我们也要分析一下我国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方面的变化。20年3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多年来首次突破10%,比之前的8%的增长率增长了接近2%,达到了供应量总额208万亿。也就是在3月份多投放市场的货币量有接近4万亿,而这些市场投放的额度有一半进入到了企业的贷款账号。也可能就是企业的存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最后就是个人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占到了总量的80%。其一,投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疫情下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火热投资市场都基本上不太敢冲刺。这也是资金回笼进入存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以我国100万亿GDP的40%为居民可支配收入部分,那么一个季度等于增加了工资或其他收入财富达到10万亿,那么扣除一半用于生活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余下的5万亿中的70%以上进入到了银行中,在危机中更是需要现金为王的理念,有米才会心里踏实,这也至少增加了3~4万亿的新增财富。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分析观点,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的确,受到春节停工停产的影响下,银行存款反而增加的情况。
     
   2020年4月10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一方面收益我们国家长期储蓄的良好影响,虽然因为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人的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公职、退休人员的收入仍然没有降低,有些行业收入降低,比如外贸,有些行业的收入显著增加,比如医疗行业;但是有大部分人都实行了居家隔离,我们消费其实也是下降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也就是居民住户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亲眼见证疫情的影响下,更多的选择开始储蓄。原本打算出去 旅游 消费或者去买买买的钱,发现疫情的危机造成收入下降的现实后,选择存下这些钱,应对危机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也就是居民住户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和大洋对岸的美国做一下比较,40%的美国家庭拿不出400美元的储蓄、70%美国家庭拿不出1000美元的储蓄来应对疫情造成的危机,用来囤积购买必要的生活物资。这也就是美国政府为什么要直接发放现金给成人和儿童的主要原因。从疫情影响美国到现在已经有总数超过2200万申领失业金,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八分之一。一旦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还有助学贷款房贷、车贷需要偿还,如果无法偿还的话,整个金融的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我们国家来说,消费观念没有美国那样超前,所背负的债务主要是房贷。看到美国如此萧条的经济环境,自然而然选择存钱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没人知道疫情的影响何时才能散去,未来是否会面临失业等诸多问题。现在全国范围能都在有序的复工复产,收入来源更为丰富,储蓄将会是未来的主要选择之一。
     
   综上所述,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未来储蓄仍将是人们财富的首要选择,这也符合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保持的储蓄观念。
     
   
   央行4月10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末人民币存款总余额为200.99万亿,首次突破200万亿大关,较年初增加8.07万亿,同比增长13%。但是,住户存款就净增了6.47万亿,占总增长的80%,所以存款增长贡献的主力军还是住户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为什么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住户存款不降反升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央行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投放量。据数据显示,一季度流通中货币(M0)余额达到8.7万亿,同比增长10.8%,表明一季度净投放现金达到5833亿。
   同样,广义货币的增速也不低,3月末M2余额达到208.09万亿,同比增长10.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和1.5个百分点,再次表明市场上的钱开始变多了。
   二是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转化为储蓄存款,可以从住户贷款结构变化中窥见一斑。3月末,住户贷款规模56万亿,增加了1.21万亿,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而住户(居民个人)贷款中,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消费,比如信用卡。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房地产。由此可见,受到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很多原本用于消费的资金陆续转化为存款,储备意识有所增强。
   第三,由于疫情全球蔓延,以及石油价格之战的效应叠加,国际资本市场振幅加大。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此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将萎缩3%,投资市场情绪低迷。出于避险需求,投资者一般会对资产配置重新调整,而人民币币值一直比较稳定,存款由于保本保息,具备一定刚兑性质,且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投资避险工具。可以这样说,人民币住户存款的增长中,也包含了部分其他其他金融资产(股市,基金,债券和理财产品等)的转化。
   
   在过去的1到3月份,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有人已经预言今年因为一季度的情况整个GDP可能出现大幅度回落,一般而言,经济不好的时候老百姓手上都比较缺钱,大家没有工作自然就没钱了,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而实际根据央行最近两天爆出的数字,今年前三个月居民储蓄存款达到6.47万亿,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以及银行的存款增加了8万亿,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想不明白,似乎一切不符合常规啊。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疫情的影响央行大量的给市场投放货币,导致了市场化利率的下行,国债利率也是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而在这个期间唯一没有变动的就是银行的存款利率,此前参与国债或者其他固定收益品种的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降,大家会做个比较,最终发现存款利率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以及国债的收益差不多,那还不如直接去把钱存到银行呢。 
   我觉得这是银行突然储蓄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当然了这个数字是被平均了的,不见得大多数人会有那么多存款,据我所知其实很多年轻人手上就没什么现金,工资和赚的钱基本上要么还了房贷,要么就消费了,手上基本没啥余钱。 
   那么这部分钱就可能是以企业的变相方式存到银行的,在疫情期间生产大多属于停滞,这个时候把钱存进银行额度比较大的话,获得的利息也不少。
   在疫情的冲击影响下,居民的存款意识明显提升,改变了以往先用未来钱的想法。虽然经济下行,但今年以来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政策,部分企业以及个人可以获得相对低息的贷款,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可能通过借入低息贷款,置换掉之前相对高息的贷款,或尽可能回收现金流,以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至于个人,则逐渐重视银行存款,在疫情期间,工作停止,缺乏收入来源,才意识到平时存款的重要性,在特殊的时期下,持续的现金流以及一定规模的存款储备,往往是一个家庭抵御风险的有效保障。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