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科研力量

2024-05-10

1.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科研力量

建所60年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在生物制品的科研、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生物制品学专家,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专家1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12人,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4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者23人。承担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攻关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攻关计划等多项重大课题,取得各级成果奖及科技进步奖147项。拥有“卫生部单克隆抗体中试实验室”、“卫生部狂犬病街毒实验室”、“湖北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实验动物中心”,以及P3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生物制品系统唯一的博士点。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7人,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124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1名,为生物制品行业培养了一批高级生物技术人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本着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精神致力于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竭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贡献。以“面向社会、服务人民、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办所宗旨,以“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使用对象是自己的亲人”为质量方针,严格按照《中国药典》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和质量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现有16个GMP生产车间,30多个品种通过GMP认证,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GMP证书》。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科研力量

2.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的简介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 于2009年8月29日上午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举行开工奠基仪式。研究院是省委、省政府紧抓世界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机遇,促进湖北省生物产业集群发展,支撑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该院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优势,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单位共同组建,包括研究开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中试转化平台三个平台。研究开发平台将建设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生物农业研究中心、生物能源研究中心、生物环境研究中心、生物经济研究中心等六个研究中心。研究院作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支撑和引领湖北生物产业特别是基地的发展,吸引和凝聚生物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

3.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的科研机构

武汉大学拥有7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级综合研究机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信息资源,社会保障,国际法,环境法,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媒体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软件工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病毒学,杂交水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多媒体软件,卫星定位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声光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植物发育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水沙科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高级综合研究机构(2个)高级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的科研机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