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试验时应变速率为0.008/s是什么意思 没有单位不是蛮清楚 怎么转换成Mpa/s的呢 高手们帮下忙

2024-05-13

1. 钢筋试验时应变速率为0.008/s是什么意思 没有单位不是蛮清楚 怎么转换成Mpa/s的呢 高手们帮下忙

这个也是根据公式直接反算,抗折强度=荷载X支座距离(450)/试件长/宽/高(150/150/150)。基于欧拉法和有限应变理论解析的方网格计算方法: 根据有限应变的理论,不同的应力加载可以获得相同的应变结果。
试验机不能时时刻刻检测钢筋中的拉力,因为不同的材料的强度不同、截面面积不同,拉力机不能根据拉力来控制速度,再说了,就拿钢筋来说,拉力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弹性阶段每拉伸1mm拉力值较大,屈服阶段每拉伸1mm拉力值增长不大。


扩展资料:
一般植筋72小时后,可采用拉力计(千斤顶)对所植钢筋进行拉拔试验加载方式见右图。为减少千斤顶对锚筋附近混凝土的约束,下用槽钢或支架架空,支点距离≥max(3d,60mm)。然后匀速加载2∽3分钟(或采用分级加载),直至破坏。
破坏模式分为钢筋破坏(钢筋拉断)、胶筋截面破坏(钢筋沿结构胶、钢筋界面拔出)、混合破坏(上部混凝土锥体破坏,下部沿结构胶、混凝土界面拔出)3种,结构构件植筋,破坏模式宜控制为钢筋拉断。
当做非破坏性检验时,最大加载值可取为0.95Asfyk。抽检数量可按每种钢筋植筋数量的0.1%确定,但不应少于3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筋拉拔试验

钢筋试验时应变速率为0.008/s是什么意思 没有单位不是蛮清楚 怎么转换成Mpa/s的呢 高手们帮下忙

2. 请问应变速率和应变率是一个意思么 如果不是有什么不同?

就算方法: 基于欧拉法和有限应变理论解析的方网格计算方法: 根据有限应变的理论,不同的应力加载可以获得相同的应变结果。
对于近似于平面应力状态的板材成形来说,每个单元体的应变主方向(除去因为位移造成的转动)在成形过程中保持不变。

3. 工程地质Cr表示什么

工程地质Cr表示岩体的应变速率。

工程地质Cr表示什么

4. GB/T228.1-2010中平行长度应变速率的估计值是什么意思? 如何来估计?

GB/T 228.1-2010中方法 A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应变速率控制模式。第一种应变速率eLe是基于引伸计的反馈而得到;第二种是根据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eLc,即通过控制平行长度与需要的应变速率相乘得到的横梁位移速率来实现;同时给出了第二种应变速率eLc与传统的十字头分离速率(有人称方法C)的技术差异。

5. 应力腐蚀断裂

一、应力腐蚀断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构件不受应力作用,单纯受化学作用的现象称为腐蚀。构件长时间受介质的腐蚀剥离,使其断面不断削弱最后导致断裂称为腐蚀破坏。所谓应力腐蚀就是构件在拉应力(或残余拉应力)和腐蚀介质联合作用下,由构件中的初始裂纹逐步扩展到临界裂纹而最后导致破坏的现象。
试验表明:含裂纹的材料处于腐蚀介质中,如果应力强度因子低于该材料的断裂韧度,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纹仍可能发生失稳扩展并导致断裂。应力腐蚀过程中裂纹尺寸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6-4所示。

图6-4 应力腐蚀过程中裂纹尺寸与时间的关系

在开始一段时间ti内,裂纹尺寸保持不变,即没有扩展。随后裂纹即开始缓慢扩展,尺寸逐渐增大,最后裂纹扩展加速并导致裂纹体最终断裂破坏。如用tf表示由加载开始到出现失稳扩展的总时间,则tf-ti为裂纹在腐蚀介质条件下缓慢扩展的时间,它与外载荷及KⅠ的大小有关,KⅠ愈高,tf愈短。KⅠ愈低,tf愈长;裂纹扩展也就愈慢。当KⅠ值低于某一临界值时,裂纹扩展变得极其缓慢,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发生失稳扩展。这一临界值称为应力腐蚀的断裂韧度,用KⅠSCC表示(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材料应力腐蚀的断裂韧度KⅠSCC可用恒定载荷法测得。
应力腐蚀断裂即不同于单纯的机械疲劳断裂(与环境因素有关),也不同于单纯的化学腐蚀作用所造成的晶间裂纹(与载荷作用有关)。而是一种由化学环境诱发的裂纹的缓慢扩展,即裂纹处于适当的化学腐蚀环境中,在失稳扩展前裂纹的扩展很缓慢——裂纹的亚临界扩展或静疲劳。
应力腐蚀断裂发生在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应力强度因子要低于裂纹材料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但又高于材料的应力腐蚀断裂韧度,即:KⅠSCC<KⅠ<KⅠC。
研究应力腐蚀断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航空航天工程、海洋钻探工程、造船工程等一切在介质中受力的构件都受到应力腐蚀的作用造成应力腐蚀破坏。如海上钻探时,钻杆、钻具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因应力腐蚀而破坏。近30年来,地质材料的应力腐蚀问题的研究也显得异常活跃。用应力腐蚀断裂可解释脆性岩石在常温下的蠕变:常温下岩石的蠕变实际上是微裂纹在开裂过程中体积应变的非线性增大,这一现象可能与周围环境的化学腐蚀作用有关,使得这些裂纹发生亚临界扩展。试验表明,饱和水的花岗岩试样在稳定蠕变阶段(单压)体积应变率远高于干燥试样,据此可推算出花岗岩在水的应力腐蚀条件下1000年后强度将降低50%。
钻探过程中化学泥浆的作用在井底造成一个适宜的腐蚀环境,使岩石“软化”从而提高钻进效率。此外,应力腐蚀断裂在地质矿床成因理论分析和地下水诱发地震中也得到了应用。
二、应力腐蚀断裂机理
应力腐蚀过程是一种与应力有关的化学过程。应力的作用增加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流体介质与裂纹表面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加速。而化学腐蚀环境的存在又降低了形成新的裂纹表面所需要的能量。因此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先存于材料内的裂纹在较低的应力强度因子作用下即可缓慢扩展,并在其尺寸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发生快速失稳扩展。
应力腐蚀断裂进程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化学反应速度;另一个是裂纹尖端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迁移扩散速度。
当应力腐蚀裂纹前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ⅠSCC时,裂纹就会随时间增大而增大。单位时间内裂纹由于应力腐蚀的扩展量称为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用da/dt表示,显然,da/dt=f(KⅠ)。其中f(KⅠ)有不同的表达式,如:

岩石断裂与损伤

式中:V、C为材料参数,将上式用对数表示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式中:A、n是由试验确定的常数,n称为应力腐蚀指数,n越大,表示对应力腐蚀愈敏感,典型的da/dt-KⅠ曲线如图6-5所示,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Ⅰ:有一KⅠ下限值,当应力强度因子低于该值时,由于裂纹扩展太慢,在有限时间内无法测出da/dt。一般取da/dt=10-8cm/s(30天扩展0.26mm)时的应力强度因子作为KⅠSCC,当KⅠ超过KⅠSCC时,裂纹即突然加速扩展。

图6-5 应力腐蚀断裂的三个阶段

Ⅱ:与KⅠ平行的直线,表明da/dt与KⅠ无关,裂纹扩展主要由化学过程起控制作用。
Ⅲ:裂纹长度接近脆性断裂时的临界尺寸,是化学腐蚀与机械破坏联合作用的结果。此时,da/dt随KⅠ增加而增加,在KⅠ=KⅠC时,达到最大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曲线为多种金属和合金材料试验所证实,但铝合金无第Ⅱ阶段,纯铝在一定条件下无第Ⅲ阶段,岩石材料第Ⅱ阶段不明显。
测定da/dt的方法一般有:双扭转试验法、双悬臂梁试验法、常规三点弯曲试验法及其脆性断裂的统计方法。
材料的应力腐蚀断裂韧度KⅠSCC受介质、材料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此外pH值、温度也会产生影响,对于具体问题,最好进行实测,如果应用手册中的KⅠSCC数值,必须注意其条件是否相同。
三、应力腐蚀扩展速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应力腐蚀扩展速率的因素很多,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对岩石应力腐蚀断裂的影响
图6-6是灰岩在水中和空气中的da/dt-KⅠ曲线,从图中比较可见:KⅠ=KⅠC时,da/dt=100mm/min。当KⅠ=2.75dyn/mm3/2时,(da/dt)水=1000(da/dt)空气。

图6-6 灰岩在水中和空气中的da/dt-KⅠ曲线

图6-7、图6-8分别为安山岩(玄武岩)、花岗岩在潮湿和干燥空气中的ln(da/dt)-lnKⅠ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介质对同一材料的应力腐蚀影响不同,水是腐蚀性很强的介质。空气中水气相对湿度增加,应力腐蚀扩展速率增大。对于钢材,按照水蒸气、水、盐类溶液、H2和H2S顺序,应力腐蚀扩展速率相应增大。

图6-7 安山岩在潮湿和干燥空气中的ln(da/dt)lnKⅠ曲线


图6-8 花岗岩在潮湿和干燥空气中的ln(da/dt)lnKⅠ曲线(据Laitai et al.,1986)

2.各向异性的影响
Henry等人用具有明显节理面的大理岩试样进行研究,图6-9为大理岩在饱和碳酸钙水溶液腐蚀介质中的da/dt-KⅠ曲线。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平行于节理面内的裂纹最易发生应力腐蚀,并在较低的KⅠ下就可达到较高的da/dt。其他两个方向的裂纹则扩展缓慢。

图6-9 大理岩在饱和碳酸钙水溶液腐蚀介质中的da/dt-KⅠ曲线

3.材料的强度水平显著地影响着它对应力腐蚀的敏感性
图6-10所示为4340钢在海水中的KⅠSCC、KⅠC与σs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屈服强度σs>954MPa时KⅠSCC数值急剧下降;当σs>1272MPa时变化缓慢。
4.介质黏性的影响
由图6-11可见,黏度η越高,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迁移速度越低,流体进入裂纹尖端的阻力也就越大,故da/dt下降。
5.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应力腐蚀扩展速率增大,图6-12中为人造石英和铝合金试样应力腐蚀扩展速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度升高时,一方面使流体黏性降低,有助于化学反应物的迁移;另一方面使化学反应加剧,所以应力腐蚀扩展速率da/dt上升。

图6-10 4340钢在海水中的KⅠSCC、KⅠC与σs关系曲线


图6-11 黏度对da/dt的影响


图6-12 温度对da/dt的影响

应力腐蚀断裂

6. 聚氨酯应变速率1000/s是什么意思

聚氨酯泡沫属于粘弹性材料,其压缩力学性能不但与温度有关,而且还应与应变速率有关

7. 准静态应变速率是什么意思

国家标准中规定正常的拉伸实验,应变速率在0.00025~0.0025/s之间!
我觉得你这个准静态应变速率的意思应该是在应变速率极小的情况下应变速率的特定值!

准静态应变速率是什么意思

8. 注册岩土工程师 考试的内容是什么

基础部分
  一、高等数学
  1.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1.2 微分学 极限 连续 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 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 平面曲线积分 积分应用
  1.4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 不清 幂级数 泰勒级数 傅立叶级数
  1.5 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 可降解方程 常系数线性方程
  1.6 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古典概率 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 一元回归分析
  1.7 向量分析
  1.8 线性代数 行列式 矩阵 n维向量 线性方程组 矩阵的特征 值与特征向量 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2.1 热学 气体状态参数 平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统计解释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气体内能 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麦克思韦速率分布率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 气体的摩尔热容 循环过程 热机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2.2 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简谐波表达式 波的能量 驻波 声波 声速 超声波 次声波 多普勒效应
  2.3 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 杨氏双缝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 迈克尔逊干涉仪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单缝衍射 光学仪器分辨本领 x射线衍射 自然关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告马吕斯定律 双折射现象 偏振光的干涉 人工双折射及应用
  三、普通化学
  3.1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原子、离子的电子结构式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念 离子键特征 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 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力与氢键 分压定律及计算 液体蒸气压 沸点 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 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 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 渗透压概念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 电离常数及计算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水的离子积及ph值 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 溶液积常数 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3 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周期、族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 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 反应热概念 热化学反应力方程式写法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 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 压力商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3.5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格配平 原电池组成及符号 电级反应与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反应 电解与金属腐蚀
  3.6 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 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 取代 消去 缩合 氧化 加聚与缩聚
  典型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甲烷 乙烷 苯 甲苯 乙醇 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                     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酯类 工程塑料(abs) 橡胶 尼龙
  四、理论力学
  4.1 静力学 平衡 刚体 力 约束 静力学公理 受力分析 力对点之距 力对轴之距 力偶理论 力系的简化 主矢 主矩 力系的平衡 物体系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 滑动摩擦 摩擦角 自锁 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重心
  4.2 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 轨迹 速度和加速度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转动方向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3 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定律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 动量矩 动量矩定理 动量矩守恒的条件 刚体的定轴微分方程 转动惯量 回转半径 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功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守恒 惯性力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达朗伯原理 单自由度系统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 振动周期 频率和振幅 约束 自由度 广义坐标 虚位移 理想约束 虚位移原理
  五、材料力学
  5.1 轴力和轴力图 拉、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 强度条件 虎克定律和位移计算应变能计算
  5.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剪切虎克定律 剪应力互等原理
  5.3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圆轴扭转剪应力及强度条件 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扭转应变能计算  5.4 静矩和形心 惯性矩和惯性积 平行移轴公式 形心主惯矩
  5.5 梁的内力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q、q、m之间的微分关系 弯曲正应力和正应力强度条件 弯曲剪应力和剪应力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弯曲中心概念 求梁变形的积分法 迭加法和卡氏第而定理
  5.6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数值解法和图解法 一点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广义虎克定律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5.7 斜弯曲偏心压缩(或拉伸) 拉—弯或压—弯组合 扭--弯组合
  5.8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临界应力总图和经验公式 压杆的稳定校核
 六、流体力学
  6.1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6.2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的概念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 总压力的计算
  6.3 流体动力学基础 以流畅为对象描述流体的概念 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 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6.4 流体阻力和水头损失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 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层附面层基本概念和绕流阻力
  6.5 孔口、管嘴出流 有压管道恒定流
  6.6 明渠恒定均匀流
  6.7 渗流定律 井和集水廊道
  6.8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6.9 流体运动参数(流速、流量、压强)的测量
  七、建筑材料
  7.1 材料科学与物质结构基础知识 材料的组成 化学组成 矿物组成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原子结构 离子键 金属键 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晶体与无定形体(玻璃体) 材料的宏观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密度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孔隙与孔隙率 特征 亲水性与憎水性 吸水性与吸湿性 耐水性 抗渗性 抗冻性 导热性 强度与变形性能 脆性与韧性
  7.2 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无机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委员 石膏和石灰技术性质与应用 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的组成 水化与凝结硬化机理、性能与应用
  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 拌和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 强度性能与变形性能 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外加剂与配合比设计
  沥青及改性沥青:组成、性质和应用
  建筑钢材:组成、组织与性能的关系材料 加工处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建筑钢材的种类与选用
  八、电工学
  8.1 电场与磁场:库仑定律 高斯定理 环路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
  8.2 直流电路:电路基本元件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妇 叠加原理 戴维南定理
  8.3 正弦交流电路: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复阻抗 单相和三相电路计算 功率及功率因数 串联与并联谐振 安全用电 常识
  8.4 rc和rl电路暂态过程:三要素分析法
  8.5 变压器与电动机: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常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
  8.6 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8.7 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
  8.8 运算放大器:理想运放组成的比例 加、减和积分运算电路
  8.9 门电路和触发器:基本门电路 rs、d、jk触发器
  九、工程经济
  9.1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常用公式及应用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9.2 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要求和准则 居住、公共、小区设计方案
  9.3 建筑产品价格形成的特点和构成 建筑工程定额 工程量及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建筑工程预算文件和费用组成 施工图预算和预算编制
  9.4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阶段、步骤、内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盈亏平衡分析 和效益费用分析方法、财务分析基本报表 静态和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9.5 预测作用和步骤 定性和定量预测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决策的作用和步骤 期望值、决策树和非肯定型决策方法
  9.6 固定资产直线、工作量和加速折旧及应用
  9.7 价值工程概念、实施步骤及基本方法
  9.8 建筑工程招标形式和程序 投标程序和策略 工程中标条件和评价方法 工程承包 合同管理 工程成本和资源控制 工程索赔
十、工程地质
  10.1 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主要造岩矿物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常见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他主要特征
  10.2 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 地层褶皱形态和分类 断层形态和分类 地层的各种接触关系 大地构造概念 地史演变概况和地质年代表
  10.3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和成因 第四纪分期
  10.4 岩体结构和稳定分析 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类型和特征 赤平极射投影方法 根据结构面和临空面的关系进行稳定分析
  10.5 动力地质 地震的成因、震级、烈度、地震波的传播及地震区划等基本概念 活动断裂的分类和识别及对工程的影响 场地与此同时地的地震效应 岩石的分化 流水、海洋、湖泊、风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滑坡、崩塌、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流、地面沉降、活动沙丘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 发育过程和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10.6 地下水 渗透定律 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径流、排泄规律 地下水对工程的各种作用和影响 地下水向集水构筑物运动的计算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判别
十一、土力与地基基础
  11.1 土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土的三相组成和三相指标 土的矿物组成和颗粒级配 土的结构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 砂土的相对密实度 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土的工程分类 岩石的基本特性指标
  11.2 土的压缩性 压缩试验 压缩曲线 固结系数 压缩模量 压缩系数 载荷试验 变形模量 高压固结试验 先期固结压力 压缩指数 回弹指数 超固结比 正常压密土 超压密土 欠压密土
  11.3 土的抗剪强度 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内摩擦角 粘聚力 直剪试验及其适用条件 三轴试验 总应力法 有效应力法 应力路径
  11.4 特殊性土 软土 湿陷性土 膨胀土 红粘土 盐渍土 冻土 填土 风化岩和残积土
  11.5 沉降计算 土中应力的计算 沉降计算 弹性力学公式 分层总和法 一维固结理论
  11.6 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rankine土压力理论 coulum土压力理论
  11.7 边坡稳定分析 均质土坡的稳定分析 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
  11.8 地基承载力 地基破坏的三种模式 地基承载力的常用计算方法 地基承载力的原位试验
  11.9 浅基础 浅基础类型 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 箱形基础 基础平面尺寸确定 承载力计算 深度修正 下卧层验算 地基沉降验算 减少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
  11.10 深基础 深基础类型 桩与桩基础的类型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桩基础设计
  11.11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原则与处理方法分类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十二、弹性力学、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
  12.1 弹性力学
  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 平面问题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圣维南原理 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 应力函数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逆解法半逆解法 多项式解答 楔形体受重力和液体压力
  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轴对称应力和相应的位移 圆环或圆筒受均布压力 压力隧洞 半平面体在边界上受集中力或分布力
  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 空间问题的解答:半空间体受重力及均布压力 半空间体在边界上受法向集中力
  12.2 结构力学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 瞬变体系的概念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和特性:静定结构支座反力和内力的计算与内力图的绘制
  静定结构特性及其应用 静定结构位移:广义力与广义位移 虚功原理 单位载荷法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圆乘法 支座移动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互定原理及其应用
  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及特性:超静定次数 力法原理和力法方程 等截面直杆刚度方程 位移法基本原理与位移法方程 对称性利用 用力矩分配法分析连续梁 超静定结构特征
  结构动力特征与动力反应:单自由度体系 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多自由度体系 无阻尼自由振动
  12.3 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
  材料性能:钢筋混凝土
  基本设计原则:结构功能 极限状态及其设计表达式 可靠度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受弯构件 受扭构件 受压构件 冲切 局压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抗裂 裂缝 挠度
  预应力混凝土:轴拉构件 受弯构件
  梁板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 单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
  单层厂房:组成与布置 排架 柱 基础
  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及布置 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剪结构 框—筒结构 柱下条形基础 筏片基础 箱形基础 钢结构
  钢材性能:基本性能 结构钢种类
  构件:轴心受力构件 受弯构件
  连接:焊缝连接 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 构件间的连接 砌体结构
  材料性能:块材 砂浆砌体
  基本设计原则:设计表达式
  承载力:受压 局压
  混合结构房屋设计:结构布置 静力计算 构造
  房屋部件:圈梁 边梁 墙梁 挑梁 基础
 十三、工程测量
  13.1 测量基本概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工作基本概念
  13.2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仪的构造、使用和检验校正 水准测量方法及成果整理
  13.3 角度测量 径纬仪的构造、使用和检验校正 水平角观测 垂直角观测
  13.4 距离测量 卷尺量距 视距测量 光点测距
  13.5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分类与特性 评定精度的标准 观测值的精度评定 误差传播定律
  13.6 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定位与定向 导线测量 交会定点 高程控制测量
  13.7 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基本知识 地物平面图测绘 等高线地形图测绘
  13.8 地形图应用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 城市规划中的地形图应用
  13.9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控制测量 施工放样测量 建筑安装测量 建筑工程变形观测
  十四、计算机与数值方法
  14.1 计算机基础知识 硬件的组成及功能材工业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数制转换
  14.2 dos操作系统 系统启动、文件与磁盘管理 有关文件操作的常用命令 有关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其它操作的常用命令
  14.3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结构与基本规定 数据 变量 数组 指针 赋值语句 输入输出的语句 转移语句 条件 语句 选择语句 循环语句 函数 子程序(或称过程) 顺序文件 随机文件
  注:鉴于目前的情况,暂采用fortran语言
  14.4数值方法 误差 多项式插值与曲线拟合 样条插值 数值微分 数值求积的基本原理 牛顿—柯特斯公式 复合求积 龙贝格算法 常微分方程的欧拉方法、改进的欧拉方式、 龙格—库塔方法波 方程求根的迭代法、牛顿--雷扶生方法(newton—raphson) 解线性方程组的高斯主元消去法、平方根法、追赶法
  十五、建筑施工与管理
  15.1 土石方工程 桩基础工程 土石方工程的准备与辅助工作 机械化施工 爆破工程 预制桩、灌注桩施工
  15.2 钢筋混凝土工程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砌体工程 钢筋工程 模板工程 混凝土工程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 混凝土冬、雨季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砌体工程与砌块墙的施工
  15.3 防水工程 地下室的防水
  15.4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分类 施工方案 进度计划 平面图 措施
  15.5 施工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进度、技术、全面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
  十六、职业法规
  16.1 我国有关基本建设、建筑、房地产、城市规划、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16.2 我国有关基础建设、建筑施工设计、建材及建筑制品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
  16.3 工程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
专业考试
  一、岩土工程勘察
  1.1 勘察工作的布置
  熟悉根据场地条件、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勘察丁作。
  1.2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掌握各种工程地质测绘图件的编制。
  1.3 勘探与取样
  了解工程地质钻探的工艺和操作技术;熟悉岩土工程勘察对钻探、井探、槽探、洞探的要求;熟悉土样分级,各级土样的用途和取样技术;熟悉各种取土器的规格、 性能和适用范围;掌握取岩石试样和水试样的技术要求.了解土要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
  1.4 室内试验
  了解岩土和水的各种试验方法;熟悉根据场地地基条件和工程特点,提出岩上和水试验的技术要求;熟悉岩土和水试验成果的应用。
  1.5 原位测试
  掌握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现场直剪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和波速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熟悉以上原位测试地适用范围和成果的应用。
  1.6 地下水
  熟悉地下水的类型、运动规律和对了程的影响;熟悉抽水试、注水试验、压水试验的方法及其成果的应用;掌握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评价标准。
  1.7 特殊性岩土的勘察
  掌握软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填十、盐渍土、多年冻土、混合土、风化岩和残积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勘察要求和分析评价。
  1.8 岩土工程评价
  掌握岩土工程特性指标的统计和选用;熟悉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分析评价;熟悉勘察资料的整理和勘察报告的编写。
  二、浅基础
  2.1 各类浅基础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了解各种类型浅基础的受力特性和构造特点、适用条件;掌握浅基础方案进用和方案比较的方法
  2.2 地基的评价与验算
  了解地基设计荷载的规定,熟悉不同类型上部结构和地质条件以及特殊性岩土对地基设计的要求:熟悉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各种方壮,掌握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的方法和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的方法;了解各种建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掌握地基应力计算和沉降计算方法;了解地基稳定验算的要求。
  2.3 基础设计
  了解各种浅基础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正确理解控制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的意义;熟悉各种基础的构造要求;掌握扩展式基础的内力计算和钢筋布置。
  2.4 动力基础设计
  了解各种动力基础的设设计要求;了解天然地基动力参数的取用。
  2.5 减小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措施
  了解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以及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各种危害;了解防止和控制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建筑措施和结构措施。
  2.6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
  了解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及进行共同分析的意义。
  三、深基础
  3.1 桩的类型、选型与布置
  掌握桩的类型及各类桩的适用条件.桩的设计选型应考虑的因素,决定桩型和布桩方案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