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40岁的程序员了,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2024-05-10

1. 快40岁的程序员了,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只有国内程序员才要趁年轻,年纪大了受歧视,国外程序员想干多老就多老。近期有一个统计:2000年的时候,大公司程序员的平均年龄大概是在36岁,而2018年这个数字下降到29岁,Facebook的员工平均年龄更是低于29岁。这说明从统计数字看,国外程序员的平均年纪也是在下降的。
  
 普遍来讲,所有程序员面对的中年危机是一样的。这不,前段时间就有一位国外程序员在Hacker News上发了一则帖子,咨询一些关于人生职场的建议。
  
 很多程序员纷纷建言献策,讨论非常激烈。虽说每个人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但仍有一些基本经验,对程序员群体有通用性的借鉴意义。
  
 重视身心健康,这是第一位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病了或离开了,会对整个家庭造成巨大的打击。
  
 人到中年,身体会出现肩颈疼痛、高血压、脱发等不少毛病,同龄人中甚至有患有严重疾病的朋友。这一阶段的程序员,兼顾着家庭事业的重担,抑郁和焦虑情绪还会不时出现。为了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建议大家纠正生活和工作中的坏习惯,养成长期跑步、游泳等运动习惯,学会自我疏解,保持开阔的心境。
  
 多花时间陪伴家人、看看父母。而立之年,剩余时间变得有限,注意时间都花在哪里了、花在谁身上了,不要在琐碎事情上浪费时间,尝试享受生活里的点滴,尽可能多得给家人和孩子提供支持。
  
 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维系友谊,往往关键时刻你们可以为彼此提供帮助。
  
 工作方面,建议每年都要进行职业规划。无论是晋升管理层,还是成为特殊领域的专家,这能让你集中精力控制自己的工作生活:目标、责任、要求、差距、成长方案,以更少的时间发现机遇。
  
 时刻提醒自己走出舒适区,保证自己掌握的技能组合与时俱进,符合市场需求。到了40岁,你必须具有一定高度的技术视野和业务洞察力,这样才能持续拥有竞争力和影响力。技术视野和业务洞察力不仅需要大型项目经验的积累,还要紧跟一线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当然,程序员的40岁不只有焦虑和危机,也有不少好处。你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对生活能更好的掌控;如果你正在考虑做些大事的话,那么40岁刚出头是打破常规的最佳年龄。人生如戏,到头来总要落幕,每个技术人会围绕自己创造一个小世界。
  
 总之,对技术保持灵敏的嗅觉、好奇心、学习力,Keep going。

快40岁的程序员了,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2. 程序员干不到40岁

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只有二十多年,所以最老的一批程序员也才四十多岁。因为招生的扩大化和普及化,40岁的程序员数量只有现在年轻人的十分之几,大部分都是管理型的(少数能力和口才差的成为草根甚至被淘汰)。如果是前端、APP、大数据AI等新兴领域,40岁以上的人很少。从技术和身体的角度来说,程序员55、60岁退休是没有问题的。战斗力不会比30岁的人差。学习新技术可能会慢一点,但是经验可以弥补整体效率。一般来说,稍微过时的技术开发性价比最好。研究表明,程序员的高峰期在50岁左右。参考下图。我见过一些国外IT公司的高层,几乎都是大胡子老头和中层管理人员,而且都以四五十岁为主。在一些传统企业,主要的程序员都在四十左右。互联网类的比较年轻,但还是比国内大。

3.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可以考虑:做管理、创业、成为技术大拿、成为行业专家,详细介绍如下:
1、做管理:
在40岁之后,程序员中的一部分人选择做了管理,自己毕竟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许多年,对于人才和事务的管理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创业:
有一些人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自己刚好也攒到了一些钱,于是就选择了自己创业。在40岁之前可能也积累了一部分的人脉,也学习了相关的财务知识和公司管理理念,这个时候出来创业是一件比较明智的抉择。
3、成为技术大拿:
其实,做一辈子程序员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重要的是,必须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程序员,也就是说要成为技术大拿,能够解决普通程序员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成为行业专家:
行业专业是一个公司不可缺小的角色,他们对公司的行业知识,业务流程和细节都了如指掌。行业专家一般并不是从外部招聘的一个只懂业务,不懂技术的人员。而是从程序员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

注意事项:
1、首先创业必须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不要一头雾水的去创业,这样反而会容易失败,所以做自己比较懂行的才是最正确的。
2、想要成为行业专家要能够在单位有一种创新的精神,在学习业务的同时,还应该有一种善于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的能力。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4. 程序员40岁以后出路是什么?

程序员40岁以后出路是跳槽到国企或事业单位。
说句实在话,程序员虽然在外人看来是一个高薪的工作,但其中的苦楚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高压的工作环境,不断更新的行业知识所需要具备的超强学习能力等等,这些都让不少程序员们其实很少就开始了自己的打算。
我见过一些30岁左右的程序员就已经在为自己谋后路了,比如有不少人就会选择回去考公务员、事业编或者是让家人帮忙找个国企的单位做事。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很有诱惑力,相比之前做程序员所受的“摧残”,那真的会是期待的“养老”生活。

其他出路
创业也是不少程序员们会考虑的一个方向,毕竟他们从事的工作是相对来说门槛比较高的岗位,如果再加上启动资金以及能够结识到一些写程序比较厉害的程序员或者是有着天马行空想法的产品经理,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其实是可行的。
比如我们熟悉的一款移动有声阅读应用——懒人听书,它能提供免费听书、听电台、听新闻等有声数字收听服务,目前市值好几亿。

5.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可以考虑:做管理、创业、成为技术大拿、成为行业专家,详细介绍如下:
1、做管理:
在40岁之后,程序员中的一部分人选择做了管理,自己毕竟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许多年,对于人才和事务的管理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创业:
有一些人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自己刚好也攒到了一些钱,于是就选择了自己创业。在40岁之前可能也积累了一部分的人脉,也学习了相关的财务知识和公司管理理念,这个时候出来创业是一件比较明智的抉择。
3、成为技术大拿:
其实,做一辈子程序员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重要的是,必须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程序员,也就是说要成为技术大拿,能够解决普通程序员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成为行业专家:
行业专业是一个公司不可缺小的角色,他们对公司的行业知识,业务流程和细节都了如指掌。行业专家一般并不是从外部招聘的一个只懂业务,不懂技术的人员。而是从程序员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

注意事项:
1、首先创业必须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不要一头雾水的去创业,这样反而会容易失败,所以做自己比较懂行的才是最正确的。
2、想要成为行业专家要能够在单位有一种创新的精神,在学习业务的同时,还应该有一种善于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的能力。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6. 那些 40 岁的程序员都去哪了?

   前些时候北京市政府做了一个关于 996 的调研,第一时间我参与了调研,同时发到所有读者群,让大家一起发声。  
     
     不少朋友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有人很乐观认为这是改变的开始,也有人觉得这就是走一个形式。   不管怎么说,也算看到政府针对这个问题开始有行动了。   
     
     其实 996 最残酷的一点是:年纪大的人很容易被无情淘汰。中国互联网的 35 岁危机是和 996 盛行分不开的。  
     
      996 对于打工人来说,绝不可能常态化!   
     
     为什么不能常态化?   从生理规律上看,脑力劳动者如果不以进 ICU 为目标,那么每天能够认真投入的时间,八小时也就到极限了。   人毕竟不是机器,是血肉之躯!  
     
     但中国老板普遍希望程序们 996,别激动别骂,这是残酷的现实。  
     
     同时中国老板们偏爱年轻人,为什么?很简单,老了之后,你舔活速度显然没有年轻人来的卖力,来的凶猛!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已经让你这颗螺丝钉生锈甚至发霉了!如果你是老板,这个时候你还要支付比年轻人多 2 倍的薪资,你怎么选?  
     
      更别提,年纪这么大的你,还有各种猝死风险   ,拿最近的 pdd 猝死事件来说,在超级大小周(996+997)的压力下,这么年轻的女孩都猝死了,更何况 40 岁的一线码农?那猝死率该得多高了?企业的商誉还要不要了?  
     
     显然,资本家一定会作出最商业最正确的选择:年轻人,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最新鲜的韭菜才是他们的最爱。  
     
     所以,对于打工人尤其程序员而言,996 本身反而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我们如何跨越大龄危机。  
     
      相比等待环境发生改变,不如主动思考清楚这个问题。   
     
     想起去年写过的一篇旧文,再次分享给大家,讲的是我身边五个大龄程序员的故事,绝对真实的经历分享,有洋哥的同学、朋友、下属,他们都成功的跨越了 35 岁危机,希望他们的经历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  
     
      1.沉迷是一种力量   
     
     第一次见 A 君是 10 年前参加人人网的面试,他是面试官,那个时候 A 君 35 岁,担任后端 leader。入职后,我发现,他用于做管理的时间不多,90% 时间在疯狂编码。  
     
     A 君基本没有社交,上班就是撸代码,下班就是回家带孩子。他对优秀的工程师容忍度极高,对差一点的完全没耐心。  
     
     偶尔能听见他训斥下属的吵闹声:“这个类写成这样,你没看代码规范吗?”、“这个线程池不能这么用,给你说多少次了!”、“是你没听清楚还是我没讲清楚?不能这么干!”。  
     
     一次下班,和他一起回家,一路上给我讲各种编程技巧和方法论,我听的津津有味。聊了差不多半小时,心想可以换个话题了,于是我问:“您周末 娱乐 都干些什么呢?”,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会去看些开源代码,自己改着玩很有趣”。那一刻,空气都凝固了,这话我实在没法接下去了。  
     
     后来有一天,A 君上班拍桌子,暴怒之后冲了出去。大家一脸懵逼,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大 Boss 批评他不懂管理,只知道埋头写代码。  
     
     几年前,和他在微信聊了一次。他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技术负责人,我很好奇,很想知道这次他是怎么做管理的。  
     
     我问他:“您现在是怎么带团队的”,这一问不要紧,聊了半小时。从 Flutter 的优越性到微服务的落地,再到 Google 出了什么新技术,顺带鄙视了一些还在用落后技术的公司。一顿硬核技术科普下来,收获挺大,但是管理这两个字?嗯,不存在的。  
     
      我现在理解了,他压根就不关心管理,聚集一帮极客跟他一起成长战斗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A 君今年快 50 了,前不久和其他人聊起他,大家都感叹,这老哥战斗力太强了,真是那种一顶十的程序员。  
     有时候,沉迷是一种力量,焦虑?不存在的.....  
     
     想起 A 君给我说的那句:“我要开心 coding 到 80!”。我真心相信他能做到。  
     
      2.不服就是干   
     
     这次说说我的好朋友 B 君,今年 40 岁,曾经鹅场的高级工程师,7 年前,晋升失败一怒之下开启了创业之路。  
     
     我们是在 CSDN 论坛上认识的,他帮我解决了一个底层操作系统级的防劫持问题。后来经常问他一些排查线上故障的方法论、微服务怎么拆分、如何做出能抗更高并发的架构,他都非常耐心的指导我,他还有句口头禅:不服就是干!  
     
     B 君出来创业没拿融资,自己投了 100 万。团队 5 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民房。创业期间找他喝酒,他告诉我:“我一定要改变世界,否则我会被世界改变”。  
     
     一年后,再次去找他喝酒,这次他脸色灰暗,人也非常低迷。原来前期 100 万烧完,又投入了 50 万积蓄,项目还是没有做成。酒过半巡,他突然抱着我哭了起来,我这才得知因为积蓄全部烧完,他女朋友已经和他分手了。  
     
     再后来,他回到大厂当程序员,级别薪资跟创业前相差无几。谈起创业经历,我为他惋惜,而他并不后悔。  
     
     两年前,他开始炒比特币,炒着炒着嫌这些交易平台做得都不够好,于是空余时间动手做了一个交易平台。  
     
     去年,B 君告诉我,他的交易平台融资 500 万,再次出来创业。第二次创业,他已平和很多,没有豪言壮语,让公司活下去是最大目标。  
     
     今年听说 B 君的公司已经快 30 人了,为他祝福,相信他一定能改变世界。  
     
      有时候,我们需要点不服就是干的精神!   
     
      3.反焦虑   
     
     这次上场的是 C 君,硕士师兄,40 岁。C 君是一名大厂总监,他花了四年时间跳了三次才来到当下的这家大厂扎根下来,带 100 人团队,每个月安安稳稳拿高薪,不用担心公司倒闭的风险。  
     
     以 C 君的专业技能和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其实完全不需要担心没工作。可他总是莫名担忧,害怕自己没有创造更多价值。  
     
     100 人的团队不是那么好带,除了技术之外还需要精通业务产品、精通组织流程、掌握良好的沟通推动技巧、在大厂还需要明争暗斗。  
     
     一次和 C 君聊天,他感叹到:“还是写代码有安全感,做管理不仅心累还觉得自己没创造价值”,可不是,这种焦虑几年前我也感同深受。  
     
     大厂的高 P 看起来风光无比,其实要跳槽也不容易,毕竟中小公司能接得住大厂高 P 薪资期权总包的,并不多。  
     
     有时候,不是现在取得了成就就会开心,决定因素是你未来会不会更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仅不会开心还有可能带来焦虑。  
     
     C 君就陷入这种焦虑当中,总是担心未来的上升空间和 40 岁以后的收入。特别是大厂还有年龄线的要求,到一定年龄不能晋升就有可能被淘汰。  
     
     有一段时间,公司领导层波动,他面临被连带的危险,甚至需要依靠抗抑郁的药物。但最终他依靠持续有规律的运动和学习新领域克服过来。  
       C 君给我提的最多的话:   “反焦虑很重要”,   是啊,真的重要,从 C 君身上我真正学到了一点:无论你是否能成功,首先要反焦虑。  
     
      4.舍命狂奔   
     
     这次要说的是清华 MBA 同学 D 君,39 岁。他在通讯行业干了 10 多年,超级专家那种,带十人团队。  
     
     问起他读 MBA 的原因,他很坚定的说:“我对投资非常感兴趣,就是为了转行投资才这么大年纪了还选择读书”。  
     
     清华 MBA 课程安排的很紧张,我们都是六日班,也就周六半天周日全天,而他公司的工作非常忙,几乎 996,但从没见过他迟到过一次。  
     
     三年时光,D 君在跟时间赛跑,小组讨论、企业访谈、课程作业,他都完成的堪称完美。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拼?他说,当你笃定一件事,确定一个目标,那剩下的只有舍命狂奔。  
     
     毕业后,D 君如愿以偿加入一家投行,当上了投资人。有一次很好奇的问他投资人的收入,他告诉我刚入行薪资很低,只有之前做架构师带团队的 1/3。但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幸福感。  
     
     去年 D 君已经晋升为所在机构的合伙人级别,为他感到开心。  
     
      5.接受现实   
     
     最后上场的是老同事 E 君,41 岁。他是那种职场老黄牛。属于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但个人成长一直比较缓慢。  
     
     前几年开始 E 君就不太顺了,因为编码能力一直没有达到高级或者架构师水平。他其实一直在跟年轻人拼体力,而随着年龄增大,是真拼不过了。我和他经常讨论的话题是颈椎病如何康复。  
     
     去年 E 君所在公司效益不太好,领导决定裁员,他进入了优化名单。被优化后,他休息整顿了好久,将原来 90kg 的体重减到现在的 75kg,颈椎病也恢复不少。再开始找工作,大概花了几个月时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那么满意的 Offer。  
     
     听到他找到下家的消息,我还挺为他开心的,因为这个过程我也帮他各种投简历,但大佬朋友们一听说 41 岁还是中级水平,都不太愿意给面试机会。  
     
     没想到过了半年,我和他吃饭,他对我说:“洋哥,我没有入职这家公司,我想明白了,继续做程序员对我来说没意义。我拿积蓄开了个小店”,刚听到消息,我非常惋惜,编码十多年最后却去做小生意,在我眼里就是逃兵。  
     
     直到最近去他小店玩,我才发现,这也是另一种好的生活。他开的是一个小型亲子游乐园,带上小孩,一边陪小孩一边工作,月收入也不差,养家完全没问题。这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羡慕的情绪。  
     
      有时候,接受现实然后重新出发,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最后的话   
     
     程序员不是一个「银发职业」,但也绝不是如某些贩卖焦虑的自媒体宣传的那样:35 岁危机,40 岁失业。  
     
     40 岁的程序员有的做了大厂中高管、有的成了小公司联创、有的成了连续创业者、还有的转行投资金融、也有人继续坚持写代码战斗在一线。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会被行业淘汰出局,但互联网的老年人在其他行业恐怕还是年轻人,接受现实,人生再起航完全没问题。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年纪的增长而焦虑,因为焦虑本身除了干扰我们成长,没有任何意义。   
     
     尽最大努力,做最好打算,但接受最坏的结果。在这个复杂多变的 社会 ,反焦虑、不断提升认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永远重要。  

7. 程序员30岁之后该怎么办?


程序员30岁之后该怎么办?

8. 程序员是青春饭 40岁后怎么办

可以继续做程序员,也可以自主创业,或者做在线"承包"的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
说程序员是一碗青春饭,大多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高强度脑力劳动的工种,而超过40岁的程序员身体机能逐渐弱化,家庭琐事缠身,往往面临继续做技术还是转做管理的局面。 有人考虑转型,当然也有人选择对这份职业矢志不渝。

平凡的程序员虽然有很多人鄙视平凡,但也有人享受其中。做一名平凡的程序员,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用自己码下的代码改变世界,是无数热爱编程的程序员的梦想。
可以说,大多数选择将程序员作为终身职业的人都是热爱这份职业的,他们来到这个行业不是为了高薪,更不是为了每天把自己搞得满眼黑眼圈。 对于这些人来说,一行行代码并不仅仅是实现某种用途的命令,而是一篇优美的长诗。
尽管在国内浮躁的IT环境中,这样的程序员可能并不多见,这不能全怪程序员,而是企业对程序员的定位不够准确。而在程序员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一个七十多岁的程序员,一辈子是一名程序员,却让比尔盖茨敬佩有加。这个人叫做戴夫·卡特勒(Dave Cutler)。
戴夫·卡特勒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却依然是一名程序员。他没有队伍,不做经理,但是他在公司的职位比大部分副总裁还要高。据说,有一次某一个队伍预测一项工程要数月完成,他看不过去,两天,一个人就完成了。

自主创业有人愿意因为热爱,而选择做一辈子的程序员,也有人选择做程序员只是由于“曲线救国”,进而实现自主创业的梦想。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的口号后,中关村创业大街成立, 无数青年人投入到了自主创业的热潮之中。
而在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也有无数怀揣技术理想的年轻人回国创业。为了实现通过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创业似乎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一条道路,尽管,他们知道这条道路并不平坦,尽管无数年轻人在这里摔倒,但是无论国内国外, 程序员通过自主创业成立商业帝国的例子不在少数。
比如:苹果乔教主乔布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Fac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百度李彦宏、360创始人周鸿祎、小米雷军等等。
对于程序员这个群体,他们信奉着技术改变世界;带着一点执着和一份自信走上创业之路,但这样的人往往会面临和别人相处时过于自负的问题。而创业的成功一定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这里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运营、推广等一系列动作。所以, 程序员如果想成为一个好的创业者,就必须要学会和人打交道,学会适时的收敛自己的锋芒。
以梅姨为榜样·进军管理层为了避免程序员随着年龄增加而导致身体机能弱化,避免精力弱于年轻人的程序员与其他年轻人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同时,保证自己的手艺不会丢失, 很多程序员都希望自己进军管理者行列,最好的选择当然还是公司的CEO、CTO和CIO。

但是,无论在一个社会还是公司,管理者永远都只是少数人,大多数公司也只有一个CEO、CTO和CIO。少数就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尽管如此,最终达成个人目标,赢得社会赞誉的人也有很多。比如4月初接任王坚的阿里现任CTO张剑锋,还有雅虎美女CEO玛丽莎·梅耶尔。
可以说,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求背负团队进度和效率,也要求任职者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卓越的领导力。
从一名普通的"码农"晋升为上市公司的CTO或者CEO,整个晋升之路就像是一个漏斗,很少有人能沉淀下来。但是, 这仍然是程序员寻求一条专业化最理想的道路。
自由职业者当国内对于自由职业者的定义还停留在无业游民或艺术工作者的时候,很多国家的 程序员已经实现在家挣钱的梦想。很多国家成熟的IT环境让程序员成为IT自由职业者似乎并没有那么难,方式主要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
程序员应该都知道或者接过一点儿" 私活儿",少则三五百,多则成千上万。其实这也是成为程序员自由职业者线下盈利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只是,这需要程序员认识一帮能够给你私活儿的朋友,还需要擅长和对方谈业务。相比线下利用人情关系接私活儿的方式,在线众包业务似乎更适合自由职业者。
类似于freelancer的网站在国外已经出现很久,目前国内也出现一些相似的网站。程序员可以通过在线"承包"的方式,凭自己出众的业务能力和好运气来抢工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