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

2024-05-11

1. 民国往事

在香港,严励也没有停止过对张亚樵的追捕,但是严励的心中是十分矛盾和痛苦的。严励抓了张铁樵的妻子梅绍贞作为人质,迫使张铁樵投降,而梅绍贞为了保全严励,在监狱中自杀,张铁樵震怒了。 
张铁樵,沈啸尘、严励这三兄弟在一起起你争我夺、大义小义之间挣扎,怀着各自不同的理想,继续互相的追捕和杀戮,严励利用一切手段向张铁樵发动攻击,此时,上海传来了张铁樵遇刺身亡的消息,一家老小深为悲痛,严励万万却没想到张铁樵并没有死在自己的手下,在严励去吊唁灵堂的时候,一支枪指向了严励的后脑勺,张铁樵走了出来。   在日本人面前,张铁樵和严励进行了心灵的对话,同仇敌忾是最终达成的协议,三兄弟又走在了一起,   日军在戏院大搞庆祝仪式,张铁樵、严励、谭振纲等人分头埋伏着……兄弟们里应外合干掉了日本头头井岩大将。   日本人死了,严励接到了命令,要把张铁樵置于死地,在张铁樵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派五个兄弟刺杀了张铁樵。张铁樵死了。   十年后严励,坐着飞机,公文包里一张照片滑落,是张铁樵。严励恐怖,深感不安。   严励的飞机在空中失事。   沈啸尘远走香港,已至暮年,他听到了严励死亡的消息,默默无语,躺在了靠椅上,不远处的书桌上,放着一张照片。   三兄弟结拜的照片……

民国往事

2. 民国往事

《民国往事》讲述的是1926年夏,广东革命政府刚刚开始北伐,当时的中国前途莫测。
一个神秘的杀手潜入了上海,他的目的是要借北洋督军毕澄元召开四国公使会议期间,刺杀毕澄元。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北洋各界地恐慌,淞沪警察厅更是忧心忡忡,因为这个刺客非同凡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刺客张铁樵,警察厅派出了骁勇的黑骑警在路上劫杀张铁樵,可是令黑骑警迷惑的是,他们一共劫杀了三个张铁樵,到底谁是真假?正当他们还没有反映过来的时候,已经全部死在了张铁樵的手下…… 他们根本没有力量能阻止张铁樵,此时,张铁樵已经悄悄的潜入了上海……
而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张铁樵在什么地方,什么模样。张铁樵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自己的旧部手下,原来张铁樵所领导的斧头帮的兄弟,当年因革命而失散,如今又回到了张铁樵的身边,张铁樵开始实施刺杀毕澄元的计划。
浦江饭店,四国公使会议只得在戒备森严的状态下如期举行,张铁樵安排好了一切刺杀的计划和步骤,但是老奸巨猾的毕澄元也防了一手,在刺杀得过程中,张铁樵发现了来参加会议的并不是真正的毕澄元,而是一个替身,计划陷入了僵局,此时,张铁樵结识了饭店的服务员严遇春,在严遇春的配合和帮助下,张铁樵用调虎离山之计,杀死了躲在总统套房里的毕澄元,同时也对这个小伙子严遇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严遇春和张铁樵失去了联系,同时他也被饭店解雇了,无奈之下,去当铺当东西,偶然遇见了一个人在抢劫一个少女,严遇春救下了她,这个女人正是上海滩的京剧名角何艳秋,严遇春和何艳秋都没有想到,在后来,他们两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
沈啸尘看出了罗宗伟的想当警察厅长的野心,为了联合国,准备利用高级妓女妙玉来实施自己的计划,警察局长的位置和顺峰码头成为了罗宗伟和沈啸尘暗地里交换的条件。
张铁樵回到上海,无时无刻不牵动这一个人的心,这个人就是失散多年的旧情人谢若冰,已经信奉基督教的谢若冰很反对张铁樵这样在打杀杀的生活。
沈啸尘的妻妹梅绍贞只有18岁,在女中上学。性格泼辣,她早听说过张铁樵的大名,对他充满好奇。但张铁樵完全把她当成一个小女孩看。教她跑马射击。

与此同时,还有人相爱着,严遇春的牵挂是何艳秋,严遇春不奢望得到何艳秋的青睐,但何艳秋觉得严遇春跟其他的追求者全不一样,逐渐留意到他。
为了得到警察厅长的位置,罗宗伟开始动摇,答应联合张铁樵和沈啸尘,告诉他们,新督军屠森的汽车将在某一天通过八仙桥。张铁樵等人在八仙桥布置好了炸弹,但是令张铁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二弟沈啸尘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并没有想炸死屠森的意思,而只把炸药填了十分之一,一声响后,屠森并没有死。事后,沈啸尘平息了张铁樵的怒火,张铁樵心中也明白。
顺峰码头开张了,开张的这一天,张铁樵、沈啸尘、严遇春三结义,拜为把兄弟。与此同时,他们寻找了十来年的仇人万沛霖又出现了。原来,辛亥年间同盟会员万沛霖把他们当成流氓草寇,将他们一举拿下。他们十多年寻仇不遇,但是此时的万霈林已经带有为广州政府购买军火的任务,在大义和小义面前,张铁樵放过了万沛霖。

3. 民国往事的介绍

《民国往事》是海润影视和润亚传媒联合出品的四十集年代题材电视剧,由连奕名执导,连奕名、黄志忠、赵会南、苗圃等主演。该剧以上海滩为背景,讲述了三个结义兄弟,因各自信念的不同而逐渐产生分歧,从而不断争斗的传奇故事。2010年7月于地方台播出,2011年1月1日于教育一台、陕西、云南、江西卫视上星播出1。

民国往事的介绍

4. 民国十三年旧事

(一)
  
 民国十三年。
  
  
 秋桐就读于华西一所知名的女子大学,与其他女学生一样,在那个旖旎的年代,她也怀抱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夏季的雨总是说下就下,秋桐撑着伞拐进巷子正撞上对面的青年。那青年似乎也不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少年,长得器宇轩昂,眉宇间隐隐有些霸气,只是青年手臂流血淋着雨颇也有些狼狈,即使这样也是好看的,秋桐想着便把伞借给了他。三言两语,一面之缘,哪知后事种种皆因此起。
  
 秋家还未及考虑女儿的婚事,迎亲的聘礼就被抬进了大门,红纸黑字上端端正正写着“谭斯年”三个字,那位杀伐决断的驻西北第二军总司令,割据一方的军阀。三书六礼一样不差,迎亲队伍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绣花大红轿走在前头,轿围是大红色的彩绸,绣有富贵花卉和百子图。秋桐还是嫁了,为妾,成了谭司令的二姨太。
  
 (二)
  
 秋桐不甘不愿的嫁进了司令府,这所幽静的宅院古旧而悲凉。
  
 司令其实并不粗鲁也颇有学识,待她算的上百般柔情,秋桐婚后的生活尚且如意。可秋桐确是不开心的,她曾是一只自在的鸟儿,而养在笼子的雀儿失去了自由又怎么会开心。她入学堂,习得是先进的文化理念,崇尚的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在秋桐的信念里,爱情是唯一的,她不想跟别人分享同一个丈夫。秋桐始终坚信总有一天她会离开她,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府里其实人不算多,除了少许的丫鬟仆人,平日在家的也只剩秋桐和大奶奶。大奶奶住东厢房,自婚后敬茶见过一面也就没了交集。
  
 同住一个屋檐下,接触的多了,没有交集也生出了交集。那日大奶奶说她病了,请秋桐帮忙照顾自己的女儿,庆儿。秋桐不好拒绝,见这孩子也乖巧可人,于是连续几天照顾着这孩子的饮食起居。
  
 (三)
  
 刚过四岁的孩童正是玩闹的年纪,秋桐好不容易哄得庆儿睡下,那孩子嚷嚷着头疼。秋桐摸着不烧不烫别无异样,正待去出门寻个大夫。大奶奶领着丫鬟闯进了屋里,时间卡的刚刚好不偏不倚。
  
 “请顾大夫给我儿瞧病。” 二奶奶侧身站着看不出喜怒,可那一张红唇和冷着的脸又有些骇人。
  
 那大夫走上前,探了探孩子脉搏,而后轻巧扶起,从后颈处拨出一根长针。他举着枕头走到大奶奶面前,说着若是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开设想的话。在那枕头上仔细拨弄又拔出了三四个。一直沉默着的大奶奶登时便怒了,非说秋桐心肠歹毒,要害死她的儿女。
  
 秋桐这才想起,昨天大奶奶的贴身丫鬟把庆儿的枕头被褥搬了过来,说庆儿小姐也奇怪不认床倒是认着枕头,没这枕头还睡不好觉。那丫鬟又说了些客套话便离开了。秋桐觉得冤枉,倔强的陈述前因后果。
  
 “翠屏是我房里的丫头,二奶奶的意思是我要害我女儿不成。” 大奶奶说着情绪更加激动,一双眼睛变得通红,她喊叫着,声音尖厉的像一只受了伤的猫。秋桐百口莫辩,屋外阳光正烈,可这诺大的司令府里却让人遍体生寒。
  
 大奶奶这一闹便传到了谭斯年的耳朵里。外面的事情本就心烦府上又闹出了这等事情,谭斯年很是不耐烦,二话不问将秋桐关了禁闭,让她不要再招惹大奶奶,也警告大奶奶不要再搞出事情。秋桐听得出,司令对大奶奶多少是了解的,他并不相信她伤害了庆儿,也不全然信任她的无辜。这个吝啬的人啊,没能给她完整的爱情,现下连信任不会完全交付。
  
 秋桐知道,从此事以后她与谭斯年生了嫌隙。
  
 (四)
  
 大奶奶虽收了警告,这一仗却是打赢了。她趾高气昂的在秋桐面前走过,眼里是毫不掩饰的嘲弄,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好景不长,三太太不日就进了家门。谭斯年去了济海班听戏,戏台上的佳人眉目如画,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皆是风情万种,一出《西厢记》唱罢,司令失了心神,势要把那莺莺小姐娶进家门。
  
 同样绣花大红轿抬进了家门,红的晃了人的眼睛。
  
 这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谁又去管那红娘的喜悲。
  
 (五)
  
 三太太进门也有了些时日,与大奶奶演的一出一出姐妹情深的戏码。
  
 院子里银杏树的叶子落了,金黄如蝶。深秋到了,想来也要变天了。
  
 (六)
  
 府了出了丑闻,街头巷尾传的人尽皆知。谭斯年从外面赶回来的时候,东厢房里,大奶奶正跟那男人撕扯不清。人都说,大奶奶在外面偷人,还把野男人带到家里来。那男人跪在地上摆着手说不出话来,谭斯年的枪抵在大奶奶额头,场面乱成一团。再后来,谭斯年一怒之下一枪就打死了那男人,而大奶奶大约是受了刺激疯了,她跌跌撞撞跑出房门,一头奔向那口老井。跳井而亡。
  
 众人不知其中缘由,秋桐确是晓得的,遭受过一次的陷害也就明了事理涨了本事。那日她看见三太太在大奶奶的房子里鬼鬼祟祟点了一支香,不多时候便领了人来捉奸。而那男人本就是个说不出话的哑巴,想来那香也不是什么见得了人的香。丫鬟们在府里传的会声会影,秋桐默不作声的听着把手里的绣样放下,这凄冷的宅子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
  
 (七)
  
 大奶奶去了这一房两房,日子过的倒也素净了,毕竟剩下的是秋桐那么个不受宠的姨娘。
  
 谭斯年从广州回来捎回来当地最有名的糕点,高高兴兴走进后院,看见秋桐那张冷漠的脸登时又有些恼了。他并不知道,南方战地的记者炸死在前线,是秋桐的表哥。那一年秋桐抬眼望见的便是谭斯年那张恼怒的脸,相看两厌。他们各自揣测着彼此的心思,不说不问,任由郁结的藤蔓蔓延。
  
 来年三月,司令收了副官,战争一次比一次频繁,一次比一次惨烈。1927年,大革命爆发。秋桐倚着窗棂,看着院子里的开的正艳的桃树。即使关在这笼子里却也知道属于军阀的天下快要过去了。
  
 战争失利,司令卸去职权,被迫下野。谭斯年没能迎来东山再起的一天,不久,他身染重疾,请了京师最好的大夫,用着最昂贵的药治疗也没见好转,曾经不可一世的霸主也就那么孤孤单单的去了。
  
 三太太和副官卷了些财物跑了路,树倒猢狲散。
  
 (八)
  
 秋桐守着司令闭上眼睛,望着他染了老态的脸,依稀想起那年雨中的相逢,他意气风发的令人心动。8年了,这沉入死寂的生活将初见时唯一的一丝悸动熄灭,以至于她无时无刻不在期盼谭斯年倒台的那一天。她早就知道的,三太太与那副官早就相好,她每日熬药都将其中一味替换掉,那汤药即使喝了也毫无功效时间一长病情必然加重。
  
 秋桐冷眼旁观的看着,她想她终于自由了。她本该高兴地,却不知为何胸闷的厉害,连呼吸都困难。时间隔得太久,她都险些要忘了,她曾心仪的那位少年,在那氤氲的午后接过她的伞,低头对她闪过一丝微笑。那笑容温暖,暖的仿佛巷子里都飘进了丁香的味道。
  
 她听他说,“我们还能再见么。”
  
 她记得自己郑重的点头,望着青年离去的背影,满怀期待的描绘着再一次相见时的情景。
  
 那年恰逢民国十三年。
  
 杏花春雨一场旧梦。
  
 谭斯年,若是我们没能再见,那该有多好。
  
 (九)
  
 秋桐带着庆儿隐姓埋名去了东北乡下一个不知名的庄子。她半辈子沉默寡言,装聋作哑的时候太多,那些往事积压的太久,沉重的像一块石头。从大奶奶到军阀,他对庆儿心怀愧疚。她原以为是他毁了她的一生,这世事如棋,早也分不清是究竟是谁毁了谁。
  
 (十)
  
 1932年日军占领锦州,东北全部沦陷。

5. 民国旧人

      总觉得自己是民国旧人,所以时常会在南京夫子庙贡院街,于大戏院听几台小曲儿。 
  
 戏子唱:檐水穿墙,再细的痒经年也刻成伤。
  
 每每此时,我仍旧会微眯着醉眼,手捏兰花。这一捏当是进了戏子的故事中了,人说戏子无情,可于我想来,台上的戏子,也都是饮过世上最烈的酒,吹惯了世上最大的风。
  
                                          
 人潮汹涌,我们混迹江湖,戏子是故事中的人,久了,也就台上台下分不清了。而我们这些看客,也就习惯了他们眼角的泪。可这胭脂泪,红的虽是戏子的眼,惹得却是看客的心。流年经衰,故事早已锈迹斑驳,却不知故事中的人是否暗淡发黄。是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台上的戏子还未变,台下的看客却是换了一波又一波。原因无他,一场故事,一段江湖,大许就是因一个人、一段过往,而便与世长存。即便做不到与世长存,也至少是讲故事的人,穷极一生的羁绊。
  
  
 无论是谁,都不想被人看穿这段过往,而戏子恰巧总会令你忆起那斑驳光影。所以,每一场戏我都只听五遍,五遍之下,犹不尽兴,却又恰巧止于五遍,自而思味之心终身不老。就像遇见一个人,只倾七分,留下三分给时光。
  
                                          
 我是民国的拾荒者,谈起旧事,早已忘了如何娓娓而谈。但是民国旧人那一双双熠熠生辉的眼睛,仍是我在古城中的指明。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就像很久很久之前,她对我说:如是我见,白马临前,骑着挽弓弦,赐汝冠冕,长胜无哀绝。虽然早已物是人非,可这段话一直没有苍老,寥寥几字,却是刻画了她毕生在我心里的音容。无论时光怎样遗弃,不会因为她是否还在,而遗忘过往。就像老家门前荒地里的烂锄头,埋了几十年,或许它早已经不在了,可我还是记得它。迷人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中的过往。留给自己一个故事,不为证明什么,不求讲与谁听,只为陪你写故事的人和自己实实在在的灵魂。
  
  
  人还是念旧的好。

民国旧人

6. 民国那些人和事

1,袁世凯:一条龙 
  
 传说袁世凯有一个非常珍贵的翡翠壶,是慈禧御赐的。有一天,丫鬟在收拾屋子时不小心将翡翠壶打碎了,当时袁世凯正在午睡。丫鬟顿时魂飞魄散,吓得偷偷哭起来。这时正好袁世凯的一个姨太太走过来,姨太太心软,问丫鬟为什么哭,丫鬟说了闯祸的原因。姨太太一听计上心来,如此这般教了丫鬟一招,保证袁世凯不会责罚她甚至还会赏赐她,丫鬟半信半疑,但是别无他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
  
 袁世凯一觉醒来,看到地上的碎片,勃然大怒,问怎么回事,丫鬟浑身发抖,低声说:“我不敢说。”
  
 袁世凯骂道:“混蛋,快说是谁打碎的?”
  
 丫鬟说:“我刚才进来的时候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惊慌之下不小心把壶打碎了。”
  
 袁世凯更加气愤:“这是胡说,床上不是我难道是别人?
  
 丫鬟哆哆嗦嗦说:“我看见床上躺着一条浑身闪闪发光的龙。”
  
 袁世凯听后,脸上阴晴不定,过了一会儿,对丫鬟说道:"这件事千万不要说出去。"说完后转身拿了些银子赏了丫鬟。
  
 你看,算计你的人往往是身边人,因为他们太了解你了,他们太知道你想要什么了,连三岁小孩儿都不会相信的荒诞谎言,可是当一个人太想达到某个愿望时就会宁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
                                          
  2,张作霖:你吓老子一小跳老子吓你一大跳 
  
 张作霖多年戎马生涯,有早起的习惯。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张作霖和卫兵出来散步。因为太早,街上空无一人,正走到一拐弯处,冷不丁一卖包子的小贩大喊:“卖包子啰。”吓得张作霖浑身一哆嗦。大帅大怒,岂有此理,要吓死老子怎地?于是怒气冲冲命令士兵:“去,把那孙子抓来立刻枪毙。”士兵随即把抖如筛糠的小贩抓来。
  
 张作霖拔出枪指着面如土色瘫软在地的小贩大骂:“大清早你要吓死老子?今天就毙了你。”说着拔出枪冲天放了一枪。此时再看小贩,早已三魂出了六魄。
  
 放完枪后,大帅看着躺在地上的小贩哈哈大笑:“你吓老子一小跳,老子吓你一大跳。好啦。起来吧,为了补偿你,今天你的包子老子全包了。”
  
 你看,无论多么排山倒海气势如虹的人,心中永远有一颗小孩的灵魂。
                                          
  3,吴佩孚:老妻尚在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一说军阀,大抵人们的印象就是出场凶恶咋咋呼呼的草莽,其实这是一种历史遗留误解。
  
 比如吴佩孚,其人是山东蓬莱人,早年曾考取过秀才,秀才放到现在也得是大学学历啦。由于当时吴佩孚的盛名,一位德国美女露娜因在德国驻中国领事馆工作,因此见过几次吴佩孚,尽管吴当时已四十大几,但美女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老吴,甚至在回国后又不远万里追过来,搞得老吴不胜其烦。尽管金发美女对老吴穷追不舍,但老吴是个重情之人,丝毫不为所动。
  
 不过这位德国姑娘却很执着,之后不断给吴佩孚写信,吴佩孚看后往往都不予理睬。露娜久等不到回信,于是用德文给吴佩孚写了一封信,信里只有一句话,翻译过来是:“吴大帅,我爱你,你爱我吗?”
  
 吴佩孚一看,哭笑不得,提笔写下四个大字:“老妻尚在”。然后让手下给露娜立即回信,以断了她的念想。你看,这就和我们印象中的军阀形象相去甚远了吧。
  
 当然,吴佩孚文质彬彬,长相上乘,可不是凶神恶煞如张飞样的面目,美人爱英雄也正常,但是老吴在美色面前不为所动实在是难能可贵,古之少有啦。
                                          
  4,溥仪:难道我连我爹也不认识了吗? 
  
 溥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所作所为很令人无语。溥仪的一生也算个悲剧人物吧,虽贵为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但是也够憋屈到没谁了。
  
 溥仪在新中国成立被特赦后,一次故地重游,难免心中感慨万分,当走到光绪帝故居的时候,看到屋里挂的照片并不是光绪而是醇亲王载沣的照片,于是对工作人员指出了乌龙,并认为这是对历史知识的浅薄和不尊重,毕竟这是每天有万人参观的地方,这种错误实在有点贻笑大方。
  
 一旁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并不认识溥仪,对溥仪的见解不以为然:“我们是专家,难道会出错?我们经过考察,这就是光绪的照片。你从哪里来的,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
  
 没曾想,溥仪听了专家的话后哑然失笑:“这里的事情我再了解不过了,载沣是我亲爹,我连我亲爹的照片都不认得吗?”溥仪说完,专家们大惊,这才知道原来此人是末代皇帝溥仪。最后,专家重新查证,换上了真正的光绪照片。
  
 这就叫耳濡目染。据说有文物专家请溥仪鉴定文物,溥仪都不用拿在手里细看,大致看几眼就知道真假并说出来历,因为人家从小用的就是这些东西,有的东西恐怕真是他曾经用过的,能不知道?所以,某一方面的学识真不是你头悬梁锥刺股就能达到的境界,环境真的很重要。

7. 一个这个民国历史故事的来历

应该是这个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一个这个民国历史故事的来历

8. 关于民国时期的一些小问题~

1、汽车全靠进口,国产国产过几辆,但是个位数。自行车也是,进口的。在大城市还算有,一些贫穷县没有几辆。电话在城市比较普及,特别是上海等开埠城市。歌舞厅也是,而且当时候军阀混战,人民群众连扭大秧歌的心都没有。
2、就看是什么了,洋人租借也是有工部局捕快的,对于外国的通缉犯,也是可以引渡的。不过对于普通案件,往租界里一躲确实是中国人比较好的逃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