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孔庙的相关建筑

2024-05-15

1. 南宗孔庙的相关建筑

崇圣祠:祠祀孔子五世祖:孔子父纥梁公,祖父伯夏,第三世祖防叔公,第四祖祈父,第五世祖木金父。功祠(又名思官祠):祠祀有功于孔氏南宗乾。如宋代宝祐年间,为鼎建家庙,克尽全力的衢州知州孙子秀,明弘治至正德年间为孔氏南宗的复兴,而尽全力的吏部郎中周木,衢州知府沈杰、清同治年间,帮助孔氏南宗办学的浙江巡抚左宗棠等人。五支祠:祀孔氏五支之祖。六代公爵祠:祠祀自孔端友至孔洙六代衍圣公。袭封祠:祠祀孔彦绳圣孔庆仪十五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圣泽楼:存放皇帝和朝廷给于孔裔的文墨和赠品。以上建筑(除崇圣祠)思鲁阁:衢州孔庙人成殿西侧,有一座曲阜孔庙所没有的建筑,名曰“思鲁阁”。在孔庙建立思鲁阁,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思鲁”是叫南宗孔氏子孙不忘故之意,“思鲁阁”正是南宗孔氏子孙为表达他们思念山东曲阜和家人而精心设计建造的。是天下孔庙所没有的。这也就是孔氏衢州家庙特色的所在。末代“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子第七十四代裔孙孔祥楷现为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

南宗孔庙的相关建筑

2. 南宗孔庙的简介

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坐落于衢州市区府山街道新桥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孔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孔氏家庙之一,素称“南宗”。(北宗:山东曲阜)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历代帝皇奉为圣明。据史载,北宋末年,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陷入金兵之手。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孔子第四十七代裔孙、衍圣公孔端友,负着孔子和亓(qi)官夫人(孔子夫人)的一对楷木像(据传为孔子学生子贡所刻),离开山东曲阜南来,定居于衢州。宋高宗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敕建孔氏家庙,为南宗。孔子后裔子孙已在衢州度过了 800 多个春秋。衢州作为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向有“东南阙里”、“南方圣地”之称。  全国唯一的“一城三孔庙”所指的就是柯城。在衢州市区县学街县学公园内,还有一专门记载衢州“一城三孔庙”(衢州府孔庙、西安县孔庙、南宗孔氏家庙)的“石书”。

3. 南宗孔庙的介绍

衢州孔庙为南宋·建炎初孔子第四十七世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高宗赵构南渡后所诏建。宋宝祐元年(1253年)始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迁于现址,历代多次修葺。1998年经过全面修缮,作为衢州市历史博物馆舍对外开放。主体建筑有头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思鲁阁、圣泽楼等。

南宗孔庙的介绍

4. 南宗孔庙的历史背景

 孔氏大宗,世属邹鲁。靖康之难,大宗南来,宋金对峙,孔裔始分南北两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赵构因受金兵进犯所迫,举朝南迁。此时在山东已被御封“衍圣公”的孔子第47代嫡孙孔端友及其部分孔氏族人,也一起携带了那对“孔家传世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随后南渡至浙江衢州落脚。次年,高宗又御准孔端友等在衢州兴建孔府孔庙,在此生息。而未随驾南迁的,则仍留在山东曲阜。至此孔氏后裔,便形成了南北二宗。绍兴二年,孔玠袭封为衍圣公,暂时留居在衢州的孔子世家决定定居在衢州,多次请求在衢州建立家庙,到绍兴六年宋高宗赵构“诏权(衢州)州学为家庙”。从此,孔氏宗子就在衢州生息。 起初,家庙“时尚草创,即庠为家庙,酌田供礼,未有定数”。后宋高宗颁赐铜印,赐田五顷,以供族人祀祭,孔氏南迁者才逐渐安定下来。从宋高宗以后的四代皇帝,都尊重宋高宗旨意。南宋王朝末期,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灭了金王朝。按照蒙古与南宋订立的协议,灭金之后,南宋王朝可收复失地,回汴京。然而,蒙古却违约。南宋不仅没有收复中原,反而失去更多的疆土。在衢州定居的孔子世家,再也不可能回到山东去。宋理宗于宝祐元年(1253年),以现实的态度,准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在衢州为孔子世家,兴建家庙。宋理宗宝祐元年(公元1243年)准许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拨款三十六万缗,兴建了第一座孔氏衢州家庙,以衢州州学权代孔氏衢州家庙的局面,才告结束。州官孙子秀也因建孔氏衢州家庙,而升为太常丞。元朝建立,孔氏五十二代孙时,元世祖欲统一孔氏二宗,让南宗仍回归山东。而南宗五十二代孙却申奏朝廷,意谓已有五代祖先在衢,舍之不忍,并愿将世袭之“衍圣公”封号让于北宗孔氏族弟承袭。元世祖闻之赞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也”,遂准其奏。自此,南宗失其爵位,社会地位日衰,曾一度沦为平民,直至五十八代孙时,才又被朝廷册封为“五经博士”爵号,子孙世袭。然而,因其衰落了几个朝代,加之衢州地处浙南,乃历代兵家争夺要地,南宗孔庙屡遭浩劫,远不如北宗山东曲阜孔府孔庙保存完好。故至今只以北宗曲阜的孔氏家族为正宗。

5. 南宗孔庙的重点文物

孔氏南宗家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 代:南宋-清公布时间:1996年11月20日孔氏南宗家庙坐落于中国东部浙江省衢州市的新桥街,为中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它是孔子第48世孙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公元1127~1162年在位)南渡后被赐的家庙。孔氏南宗家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拆迁和修葺,现址建筑为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所建,基本上是按照山东曲阜孔庙的规划来建造的。该庙占地面积约13900平方米,分为孔庙、孔府及后花园三部分。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形,以3条轴线布局。东轴线上有孔塾、崇圣门、崇圣祠、圣泽楼等建筑。中轴线上有孔庙大门、大成门、甬道、大成殿、东西庑等建筑。西轴线上有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思鲁阁等建筑。思鲁阁内供奉有孔子及其夫人的楷木像,阁下立有“先圣遗像”碑,碑高2.07米,宽0.85米,相传是根据唐代画家吴道子的手迹摹刻的。西轴线稍西为世袭博士署,即孔府的奉祀官府。家庙历经各代的多次维修,仍保留有宋代的建筑形制和规模。孔氏南宗家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对于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以及祭祀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南宗孔庙的重点文物

6. 南宗孔庙的建筑历程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形,以3条轴线布局。东轴线上有孔塾、崇圣门、崇圣祠、圣泽楼等建筑。中轴线上有孔庙大门、大成门、甬道、大成殿、东西庑等建筑。西轴线上有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思鲁阁等建筑。西轴线稍西为世袭博士署,即孔府奉祀官府。家庙历经各代的多次维修,但仍保留宋代的建筑形制和规模。庙前设有“金声”、“玉振”、“棂星”、“大成”四门。前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金声、玉振两门之外,有“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两块牌坊。庙门为一座单体歇山顶建筑.在石须弥座的围墙衬托下,显得威严庄重。庙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字的“衢州孔氏家庙”额,字体苍劲有力。正门两边一对石狮,显示出圣地的尊严。据了解,庙门是根据明代衢州孔氏家庙图,结合清代建筑风格重新设计证。进而正中,立石结构三拱式的“棂星门”,再进为“大成门”,门之左右均为碑亭,立宋宝祐间祀部尚书、翰林学士赵汝腾撰写的创建家庙碑等十七块碑石,碑文均由当朝政要,社会名儒撰记。进大成门可上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台,是祭祀孔子时歌舞的地方一座全部由青石铺成的170 个方米的佾台,紧接佾台的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是庙内的最高建筑,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明代建筑,殿阁雄伟、气势不凡。双重飞檐中立有一块竖匾,上书“大成殿”三字,檐下挂着“生民来有”匾额,为清代雍正皇帝砌笔。殿内一块清代康熙皇帝撰写的“万世师表”原额,悬挂在正殿上方。大殿高23米,长和宽各9米。殿内正中是孔子座像,两旁侍立着其子伯鱼及孙子思像。横梁上悬有十余块历代帝皇御书匾额。殿内共有木质圆柱12根。其中最大的圆柱周长1.80米,大人伸展双臂也难以抱全。殿前通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九间房子,叫“两庑”,挂供奉先贤的地方。东西两庑祀十二哲、中兴祖孔仁玉以及孔传、孔端友。金声门左,是家塾所在,内进为祟圣祠,祠后是圣泽楼、旧称御节楼,祠前稍西为报功祠,祀官绅之有功于南宗者。玉振门右有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及思鲁阁等建筑。思鲁阁上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像高不足两尺。孔子长袍大袖,亓官夫人长裙垂地,形象生动。阁下立有“先圣遗像”碑,碑高2.07米,宽0.85米。相传为孔端友根据唐代画家吴道子手迹摹刻的。在家庙之西,连接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府(俗称孔府或博士衙门)。博士府后进为内宅,与家庙大成殿齐平。

7. 南宗孔庙的历史考证

 在我国,孔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朝廷建立的,设在国子监(太学)内,地方上则设在州学、(郡)县学中,是官方祀孔的地方。第二类是民间建立的孔庙,广布于全国各地,以及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东南亚。上述两类孔庙,俗称文庙。第三类就是孔子世家的的家庙(或可称“宗庙”),是孔子后裔奉祀孔子等列祖列宗的地方。普天之下,家庙只有两座,一座在山东曲阜,一座在浙江衢州。家庙为什么会在衢州元1115年女真族正式建立金国,十年后,金灭了辽国,并且取代了辽国对长城以北广大地域的统治,形成了与宋王朝接壤的态势。1125年,金国的统治者越过辽宋之界,进攻宋朝。面对金的入犯,宋徽宗急忙传位给儿子赵桓(即宋钦宗)。钦宗接位,也没有立即组织力量,抗击金兵的入侵。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第二次包围开封,并攻破开封城,刚刚接位的钦宗马上向金主上表投降。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陷汴京,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亡。同年五年,赵构在应天(河南商丘)称帝,为高宗,改元建炎。这是南宋的开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秋,宋高宗在扬州行宫举行郊祀,诏远在曲阜的孔子47代孙衍圣公孔端友等侍祀。这时金兵分三路向山东、河南、陕西进发。取道山东的一路,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初攻下徐州,进而南下,直指扬州。宋高宗朝廷仓皇至杭州。孔端友已无法回到被金兵统治的曲阜,亦只好承受宋高宗南渡。同年九月,金兀术分兵两路过长江,破建康(今南京),进逼杭州。宋高宗只好携众往浙东逃窜,直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金兵北撤。四月,宋高宗到达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驻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后来常指帝王的车驾)州治。宋高宗在越州一共住了两年。在这段时间中,金王朝的力量逐渐北缩,南宋政权逐渐巩固,以致形成了南宋王朝与金王朝对峙之势。时局趋于稳定,南迁孔裔也陆续赴任了。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孔端朝赴安徽徽州黟县,就任通城令。孔端思在杭,就任府学教授。衍圣公孔端友任郴州知州,到任患疾身亡。孔端友死后,对孔子世家的定居问题,南宗朝廷处理是很慎重的。宋高宗对滞留在衢州的孔子世家,作出了“诏以其子(应为侄,孔端友无子)为右承奉郎、封衍圣公”的决定,绕过了孔子世家的居留问题。第二年,又将无功名的孔瓒补为迪功郎,并令吏部授与初品官职。宋高宗这样做,自有他的用意:首先,对留在衢州的孔子世家的正统性、连续性,再一次予以肯定;其次,对金王朝授孔端友之侄孔璠为迪功郎、封为衍圣公的举动予以否定,以保持孔子世家的统一;第三,对孔子世家继续留居衢州表示默认。孔氏为什么长居衢州第一,山东已在金王朝的统治之下,留守在曲阜的孔端操,已经逝世。金王朝封其子孔璠为衍圣公,在中华大地上一个孔子世家有两个宗子,两个衍圣公的局面从此形成。根据封建宗法制度,一个宗子只能宗领一个家族。金王朝这样做,使中国形成了两个孔子世家的局面。因此,在衢州的孔子世家,只能留在南宋的辖地内。第二,南宋王朝对孔玠等南来的孔子世家的宗室成员,陆续地封了官、授了爵。再生的赵宋王朝需要南迁孔裔的支持;南迁的孔裔也忠于宋高宗。君臣之间和谐和信任的关系,已经形成。第三,衢州,夹在东西两路金兵进军路线的中空地区,金兵没有到达,离宋金交战的战场也比较远,商业、航运交通、制瓷、造纸、银锌矿业都很发达,社会既安定又繁荣。第四,衢州的地理条件优越,而且衢州州城,离南宋的临时都会临安比较近,又有水陆两路直通。从宋高宗到以后的四代皇帝,都遵从了宋高宗的这一旨意,直到宋理宗宝祐元年(公元1243年)才准许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以及孝宗、光宗、宁宗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对建孔氏衢州家庙却采取了“权宜”之策呢?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建宗庙、兴社稷、办太学等,都是国家在教化方面的大事,必须慎重对待的,就好像现代社会建大使馆一样。建孔氏衢州家庙,也同此理。南宋王朝如匆忙在临安兴太学、建宗庙社稷,必将在全国上下引起非议,会使人认为南宋王朝放弃了收复中原、迎回二帝的打算,甘愿偏安于东南一隅。孔氏家庙不同于一般的祠堂,孔氏的祠堂,是孔氏中一派一脉祀祭孔子等列祖列宗的场所,在中国有许多。孔氏家庙则是孔氏世家的宗室,代表全体孔裔祀祭孔子等列祖列宗的地方,在中国只能建一座。如果在衢州再建立孔氏家庙,其政治影响就严重了,它表明宋高宗抛弃了“大一统”的传统,承认金王朝对孔子世家的分裂,又表明南宋王朝无力收复山东等大片疆域,无力使南迁的孔子后裔回归曲阜。因此南宋王朝不会轻易地同意在衢州建孔氏家庙。但又要让南迁在衢州的孔子世家有一个可供奉祀孔子等列祖列宗的地方,只有采取“权以州学为家庙”这个两全之策了。由此可见,南宋王朝的良苦用心。只要南宋王朝在国人面前,不放下“收复失地、振兴帝业”“一统中华”这面旗帜,以及以“正统”自居的心理,以衢州州学权为孔氏家庙的格局,必然一起保持下去。这就是建孔氏衢州家庙难的原因。那么,朝廷为什么同意为孔子世家再建衢州家庙,从而形成了一个孔子世家,两座孔氏家庙的事实呢?宋理宗的礼部尚书,翰林院大学士,国史实录修撰赵汝腾应南迁孔裔之请,代表朝廷于宝祐二年二月赴衢州,参加孔氏家庙落成典礼时解释说,奉祀孔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责任。国家遍建孔庙就是为了尊崇孔子之道,因此孔庙也遍及郡县。然而已经寓居三衢的孔子世家,却缺家庙奉祀先祖,难尽家族亲情和孝道,这是极不合“礼”的。因此建衢州孔氏家庙,是孔子子孙的责任,也是衢州郡守的任务。既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为什么不尽快地为南迁孔裔建家庙呢?赵汝腾说“家庙自六飞南渡”“朝命权以家庙寓学宫”。一代一代的南宋皇帝“因循”高宗皇帝之旨“岁月滋久,遂成缺典”,不敢突破先帝的遗旨,这个理由基本上是可信的。至正十九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令常遇春攻取衢州。当朱元璋知道孔氏衢州家庙遭受兵火之灾时,立即命守臣修葺。这时有人认为宋末建孔氏衢州家庙是不当之举,再去修复家庙,更是不当。朱元璋的幕僚大儒说:“庙于鲁者,礼也;舍鲁而南者,宗子(宗法长子)去(离去,离开)国以庙徙也,亦礼也。礼之所在,君子慎之。”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世家宗子舍鲁而南,以庙徙之,是符合礼仪的。 孔氏衢州家庙建立以来的八百多年间,数易其址。起初,以衢州州学为家庙,之后,在菱湖之滨新建家庙;再后,重建于城南;最后,移建于城东新桥街,就是今天所见的家庙。(一)权以州学为家庙:孔子世家宗室南迁衢州之后,无庙奉祀先祖。他们请南宋朝廷,鼎建家庙,奉祀孔子等列祖列宗。绍兴六年宋高宗以“冀鲁疆之复,曲阜之庙可修”(意思是希望山东的疆土能够收复,那么,曲阜的家庙就可以修复)为理由“诏权以州学为家庙”。衢州州学和衢州孔氏家庙合一维持了一百多年。(二)菱湖之滨的家庙: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宋理宗用现实的态度,以“宗子去国,庙当从焉”为理由,准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拨款三十万缗,建孔氏家庙于衢州东北隅的菱湖之滨。宋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国史实录修撰赵汝腾,代表朝廷,参加了这座家庙的落成典礼,并为之撰《南渡家庙》碑记。这座家庙仿宋曲阜孔氏家庙的规格,规模达二百二十五楹(yíng)计算房屋的单位,一列为一楹)。这座家庙,毁于元兵之后,现已荡然无痕迹。(三)城南的家庙:菱湖之滨的家庙毁于兵火后,迁建家庙于衢州城南的道贯巷南端。孔洙让爵后,元朝不授官奉祀孔子,又不拨款修葺孔氏家庙,到元末,庙宇毁坏。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命人修葺这座家庙。名儒胡翰为此撰记,明永乐五年,弘治初又先后进行了修葺。(四)新桥街东端的家庙:明正德元年,朝廷以南迁的孔子后裔为孔氏南宗,授孔子58世孙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让他主持衢州孔氏家庙祀事。正德十五年,第二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孔承美以元时兴建的家庙太浅小,又多年失修为理由,请求来衢察访的巡按御史唐凤仪,转奏朝廷新建家庙。明武宗准唐凤仪之奏,动用库银,在县学旧址,新桥街东端,鼎建孔氏衢州家庙,一年后落成。在这座家庙家庙之西,还建起了五经博士署,庙府连成了一体。从这时候开始,思鲁堂改为“思鲁阁”。英武殿大学士谢迁,刑部主事方豪等分别为此撰记,立碑。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47年),吴三桂起兵云南,尚之信起兵广东,耿精忠起兵福建,反清叛乱,耿忠清攻占泉州、漳州、温州,扼浙闽赣皖的衢州,形势骤然紧张。清政府集中满汉各军十万之众,由兵部尚书李之芳、巡抚陈秉直统率,辐集衢州城。衢州的孔氏家庙因驻军旂而有损坏,平叛之后,清政府大事修建了这座家庙,李之芳为此撰记,陈秉直书写后刻石立碑。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9年)均由清政府拨款修理。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衢州知府周镐、继任谭端东,先后提倡修建这座家庙,其中左营守备刘龙标,捐助了较多的资金后,又从深山购来十株大木(今大成殿内的大柱就是),以资修建。衢州家庙因这次修建,移思鲁阁于大成殿的西北隅;将大成殿殿基增高五尺;楹柱易木为石;崇圣祠以下全部修新。经三年的修建改建,孔氏衢州家庙为之一新。清道光初修建而存留于今的孔氏家庙,南北纵深百米,东西开阔百米,占地约一公顷。在家庙的东西两侧,分别骑街立“德侔天地”“道贯古今”石牌楼。由家庙沿街向东100米处,立康熙谕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封建社会文武官员至此,必须下马步行,去拜谒孔子。因此这一带叫“止马湾”。

南宗孔庙的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