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的二届论坛

2024-05-18

1. 海峡论坛的二届论坛

 第二届海峡论坛于2010年6月19日-25日在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举办。主会场在厦门市,系列活动分别在福建其他8个设区市举办,规划安排了开幕式暨综艺晚会和论坛大会、政策研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民间民众嘉年华四大版块23场活动。第二届海峡论坛在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春节在福建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颁布一周年,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的背景下举办。 论坛主题是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海峡论坛是致力于形成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两岸经贸合作的平台、两岸合作交流政策研讨的平台和两岸合作交流枢纽的平台,将海峡论坛打造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新的重要平台。 根据主题和定位,第二届海峡论坛将突出以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邀请台湾各县市派代表参加,在邀请工商企业界、文化教育界等界别基础上,扩大邀请闽南族群、客家族群、少数民族和行业代表及民间社团人士。在邀请台湾知名人士、社会精英的同时,邀请更多的台湾基层民众和妈祖、保生大帝、陈靖姑、开漳圣王、延平郡王等民俗信众。二是促进海西先行先试。将两岸交流主题与海西发展议题相结合,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进一步落实中央惠台政策,研讨海西率先探索、率先实践的举措,充分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是文化交流。活动内容设计上更加突出文化内涵,充分展示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产业对接,注重群众性文化交流,努力扩大交流活动的受众面,让所有参与论坛活动的民众和其他普通民众共享文化盛宴,感受交流氛围,融洽彼此感情。四是基层对接。第二届海峡论坛突出民众参与这个主体,让两岸百姓当主角。通过论坛活动,深化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扩大基层参与面,开展基层各界别的对口联谊,促进基层对接常态化,争取形成更多的合作共识和成果。

海峡论坛的二届论坛

2. 海峡论坛的论坛简介

举办海峡论坛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具体举措。海峡论坛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福建“五缘”优势,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的前沿平台作用,广泛开展两岸人民交流,形成两岸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格局,不断促进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海峡论坛的主题是“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1)两岸政策性和事务性交流的平台。推动有关两岸交流合作中政策性、事务性事项的落实,探讨福建先行先试的重要事项。(2)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发挥福建“五缘”优势,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和闽都文化等祖地文化为纽带,广泛开展与台湾各界各阶层同胞的交流活动,使论坛成为两岸交流的盛会。(3)两岸经贸合作的平台。顺应两岸“三通”的新形势,促进产业对接,深化旅游合作,提高“三通”成效,扩大农业、金融、科技合作成果,构建两岸经贸行业协会合作机制,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互利双赢。(4)两岸交流的平台。多个国家部委的参与和更多兄弟省份的参会,将充分发挥海峡论坛和福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连、通、合的作用和综合枢纽功能。海峡论坛活动包括开幕式和论坛大会、两岸经贸合作交易会、“海峡文化艺术周”、“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等。

3. 海峡论坛的介绍

首届海峡论坛于2009年5月15日至22日在福建省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地隆重举行。海峡论坛是在已举办三届的“海西论坛”基础上发展扩大并更名的。本届“海峡论坛”的共同主办单位有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商务部、文化部、交通运输部、工信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旅游局、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台盟中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中国贸促会等10多个部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七届海峡论坛2015年6月14日在厦门举行。

海峡论坛的介绍

4. 第二届海峡论坛的论坛简介

第二届海峡论坛的主题是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定位是致力于形成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两岸经贸合作的平台、两岸合作交流政策研讨的平台和两岸合作交流枢纽的平台,将海峡论坛打造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新的重要平台。第二届海峡论坛由两岸60多家有关单位、民间团体共同主办。将注重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凝聚民意,聚焦民生,共同研商两岸民众关注的热点议题,着眼于深化两岸民众交流交往,推动海西发展先行先试,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二届海峡论坛定于2010年6月19日-25日在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举办。主会场在厦门市,系列活动分别在福建其他8个设区市举办,规划安排了开幕式暨综艺晚会和论坛大会、政策研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民间民众嘉年华四大版块23场活动。论坛大会第一阶段将由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主持,安排两岸重要嘉宾致辞。第二阶段由央视四套主持人李红和台湾政论节目主持人张启楷共同主持。安排两岸民间各界代表人士作主题演讲。

5. 第二届海峡论坛的第二届海峡论坛规模大?

被称两岸最大民间活动海峡论坛厦门主会场周边布置很有特色。图片来源:香港“中评社”环球网6月18日消息,第二届海峡论坛即将登场,今年台湾参与人数突破上届8千人次的纪录。据海峡论坛组委会17日的消息,今年将有1万名台湾民众赴福建参加论坛,其中6成为中南部乡亲。香港媒体的报道称,“本届论坛已成为两岸规模最大的民间交流活动”。据香港“中评社”的报道,第二届海峡论坛主题为“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协作、促进共同发展”,由两岸62家有关单位、民间团体连袂主办,于18日至25日在以厦门为主会场的福建九个设区市举办。台湾方面将有工会、青年、妇女、文化、体育、民间信仰、工商、农业、旅游等30个界别的代表人士出席。日程方面,本届海峡论坛6月18日至19日开端热身活动,19日晚上有论坛的开幕式暨综艺晚会。20日上午举行海峡论坛大会。接下来20日至25日,举办两岸空中直航圆桌会议、两岸金融协作与发展研讨会、平潭旅游开放开发研讨会、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协作研讨会、海峡青年论坛、两岸县市工会论坛等24场活动。据报道,国台办发言人杨毅表示,第二届海峡论坛将延续“注重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凝聚民意、聚焦民生”的精神,扩大邀请台湾中南部、原住民等在地人士与会,进一步突出海峡论坛的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促进两岸基层交流常态化。杨毅也表示,在产业、文化等各界基础上,将扩大邀请闽南、客家、少数民族的行业代表及社团人士参与,使民众可透过不同的论坛主题,与各界人士交流,并达成更多合作共识。即将开幕的第二届海峡论坛高度吸引两岸三地的媒体。据了解,将有近200家两岸媒体、近千名记者参与报道论坛的各项精采活动。其中,台湾媒体有近80家、记者100多人,媒体数量与参与报道人数比上届的20多家媒体、40多位记者,均翻了几番。评论称,在两岸交往日益热络的今天,强调广泛民间参与的海峡论坛重要性更胜往年,也成为了两岸媒体不容错失的新闻盛宴。

第二届海峡论坛的第二届海峡论坛规模大?

6. 第二届海峡论坛的开幕仪式

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2010年6月20日上午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两岸嘉宾共1700多人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致辞。 贾庆林说,今天,支持两岸开展平等协商,赞同两岸加强互利合作,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成为两岸同胞的普遍共识。实践充分证明,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增进同胞感情、扩大共同利益的最好方式。他说,新形势下的两岸交流理应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迈进。两岸交流,应当以两岸民众为主体,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为核心,以增进同胞感情和提升福祉为归宿。两岸交流,没有党派之分,没有地域之别,应当遍及城市和农村,深入到县市、乡镇、学校和社区,深入到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等各个界别之中。我们希望两岸各界民间团体发挥更有力的促进作用,为两岸民间交流拓展新领域、开辟新渠道、构建新平台、创造新形式,促进越来越多的两岸民众投身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潮流,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他说,目前,多数台湾同胞还没有来过大陆。我们热诚欢迎他们能够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了解,增加与大陆同胞的直接接触。我们也鼓励更多的大陆民众到台湾各地尤其是中南部地区和基层民众中去,真诚与台湾同胞交朋友,认真倾听台湾乡亲的心声。两岸同胞完全应该常走动、多往来。大家以诚相待,彼此交心,走亲访友做生意,交流合作促发展,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等也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7. 第二届海峡论坛的主要特点

根据主题和定位,第二届海峡论坛将突出以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邀请台湾各县市派代表参加,在邀请工商企业界、文化教育界等界别基础上,扩大邀请闽南族群、客家族群、少数民族和行业代表及民间社团人士。在邀请台湾知名人士、社会精英的同时,邀请更多的台湾基层民众和妈祖、保生大帝、陈靖姑、开漳圣王、延平郡王等民俗信众。二是促进海西先行先试。将两岸交流主题与海西发展议题相结合,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进一步落实中央惠台政策,研讨海西率先探索、率先实践的举措,充分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是文化交流。活动内容设计上更加突出文化内涵,充分展示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产业对接,注重群众性文化交流,努力扩大交流活动的受众面,让所有参与论坛活动的民众和其他普通民众共享文化盛宴,感受交流氛围,融洽彼此感情。四是基层对接。第二届海峡论坛突出民众参与这个主体,让两岸百姓当主角。通过论坛活动,深化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扩大基层参与面,开展基层各界别的对口联谊,促进基层对接常态化,争取形成更多的合作共识和成果。

第二届海峡论坛的主要特点

8. 第十届海峡论坛在哪里举行?

作为海峡两岸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第十届海峡论坛5日在福建厦门拉开帷幕。
从2009年创办至今,十年来,海峡论坛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面向青年、面向基层,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特色鲜明。
十年来,海峡论坛每年都吸引上万名两岸基层民众和各界人士参加。大家共叙亲情乡情,共谋民生福祉,共圆复兴之梦,极大地促进了两岸同胞的情感交融和心灵契合。
面向基层 共叙亲情乡情“海峡论坛是专门为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合作而打造的新平台,面向两岸基层民众,强调平等参与互动。论坛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代表性之广泛前所未有,可以称之为两岸交往史上的一个创举。”第一届海峡论坛上传递的这番理念,令大陆新娘卢月香印象深刻,她把这段话写进了论坛十年征文里。“一道海峡连两岸,进进出出一家人。”卢月香说,“从前我们带着姐妹一起参会,后来姐妹们带着家人一起参会。在论坛上我们探讨妇女发展与中华文化,探讨如何在两岸社区治理中贡献更多"她力量"。”
海峡论坛“海纳百川”,台湾同胞不分党派、行业、地域、老幼,都可以参与到两岸大交流的进程中来。第一届海峡论坛涉及经贸、旅游、教育、农业等20多个界别和行业;第二届海峡论坛在此基础上又增加10个交流界别;第四届海峡论坛第一次把两岸不同民间信仰的宫庙代表汇聚到一起,第一次举办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第五届海峡论坛举办两岸公益论坛、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等活动;第九届海峡论坛恰逢两岸开启民间交流30周年,高秉涵等两岸交流亲历者聚焦台海变迁,畅谈心路历程。“海峡论坛的一大特色是广泛性,两岸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来参加,无论是探讨文创旅游,还是交流基层发展经验,大家都能实现良好互动。”中国国民党青年工作总会副总会长吴雨霖说,海峡论坛是民意汇聚的盛会,继续增进交流合作是两岸民众共同的期待。
面向青年 共启活力热力“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这是台湾屏东县青年创业协会理事长曾维广在第六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发言。
第六届海峡论坛最为亮眼的两个特色,是向基层扎根和更加注重青年交流。新增的三项活动之一就是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年热词。
借助第六届海峡论坛,借助大陆“双创”浪潮,曾维广改变了人生轨迹。瞅准大陆消费升级的商机,当年底他在厦门创办台式餐饮品牌,后来又搭建服务平台,帮助更多台湾品牌进入大陆市场。“大陆经济水平提升很快,我在大陆交了很多朋友,大家互通信息,携手奋进。”曾维广说,这些“共同记忆”有助于两岸青年增进“心灵契合”。

青年已成为海峡论坛上当之无愧的主角。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关注青年、服务基层”的主题下,出台实施一批促进闽台交流合作的“政策红包”;第八届海峡论坛新增“乐业两岸,创享未来”青创先锋汇、台湾专业人才对接等活动,助力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第九届海峡论坛新增金点子创意大赛、新青年新世代第七期领袖特训营等,青春热力十足,努力贴近青年、服务青年。
在5日举办的第十届海峡论坛·第十六届海峡青年论坛上,生于1985年的台胞曾子芸说,父亲来大陆13年,从事农业循环经济,自己来大陆也已2年,希望能够接班。“台湾年轻人需要把心胸进一步打开,走出来,在大陆找到更大的舞台。”
重在落实 共谋民生福祉“截至目前,海峡论坛共发布了138条对台惠民政策措施,两岸各领域各行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取得了丰硕成果。”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钟志刚说,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合作参与机构最多、活动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民间色彩最浓的海峡两岸交流盛会,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海峡论坛给两岸大合作、大发展提供了崭新平台。第一届海峡论坛公布了两岸直航和“大三通”等八项惠台措施,两岸经贸关系迎来加速发展期;第二届海峡论坛上,民航局推出促进海西与两岸航空运输发展的七条新举措,“降票价”让台胞们欢欣鼓舞;第三届海峡论坛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正式颁布、两岸签订ECFA起步实施的大背景下举行,公布的惠台措施涉及旅游、航空、出入境、海西和平潭规划等;第七届海峡论坛上,大陆宣布对台胞往来大陆免予签注,实行卡式台胞证,台胞“说走就走”的愿望成为现实……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组部等29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第十届海峡论坛将把推动这些措施在福建全面落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各活动主承办单位将在族谱对接、社区共建、乡镇对接、科技交流、人才引进、项目投资等行业领域,达成对口签约合作协议,促进论坛各项交流活动向合作成果转化,让台湾民众有更强获得感。
“这么多政策颁布、落地,坚定了我们在大陆发展的信心。”全国台企联副会长、17创联盟加速器执行长林子凯说,很多朋友向他咨询相关政策信息,大家都想来这里寻找共同打拼的伙伴,“因为这里有属于台湾年轻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