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清朝公主年薪比一品大员还高,却会出现缺钱的困境?

2024-05-12

1. 为啥清朝公主年薪比一品大员还高,却会出现缺钱的困境?

当一位姑娘不仅娇生惯养花钱大手大脚,而且还要求获得小公主般的待遇,假如这个时候她并不是活在梦里的话……
那我们一般都会吐槽她“没有公主的命,却得了公主的病”。
然而实际上,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大清朝,居然有这么一帮货真价实的公主却频频遭遇经济危机,堪称是有了公主的命也没法得公主的病,简直就是惨绝人寰呜呼哀哉。
在说公主的经济危机之前,姑且先说公主丰厚的经济收入好了,这看起来很矛盾,既然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又怎么会缺钱呢?


上图_ 和硕恪靖公主府,又名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或清公主府


上图_ 和硕恪靖公主府,又名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或清公主府
大清的公主有两个品级,一曰“固伦”,二曰“和硕”。根据大清的皇家律例,“凡在京居住固伦公主岁给俸银四百两,和硕公主岁俸银三百两。每银一两,均给米一斛。”清代一品大员年薪也不过180两白银加180斛米罢了,倒也算丰厚。
上面这句话里可能有个词儿引起了您的注意,“在京”。
这俩字可有一点说头,有句话叫做“可怜生在帝王家”,生在皇家到也确实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背地里也没有常人所见的那么风光,这里面尤其以公主为最。大清的公主百分之八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答案是和亲。
下嫁到一切皇帝老爷认为该去交好的势力,譬如说蒙古。说好听点,这叫维护满蒙之间世代交好且感人至深的友谊。说直白点,这只是普普通通的政治交易而已。只不过作为交易品的是皇帝大人的千金罢了。


上图_ 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古代有句老话,叫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门板扛着走”,因此,出嫁的公主就算是贵为万金之女,也得外嫁到蒙古人的地盘。现在呼和浩特有一旅游名胜之处,叫做公主府。就是出嫁到蒙古来的公主的府邸。
所幸一来大清国力还算强盛,皇帝也不算绝情,所以到了乾隆爷起,这个制度就被废除了。
该嫁还得嫁,但是驸马爷来京城,朕的宝贝女儿就不去大草原遭风吹了。
因此,呼和浩特的公主府才弥足珍贵。
因为乾隆之后就基本没有了嘛。


上图_ 清朝天顺祥银锭 (王炽)
说回公主们的经济收入,除了每年都有的四百俸银四百米之外,公主们还享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补贴。另外,如果是下嫁外藩,那么俸银会从四百变一千。
这些补贴包括什么呢?
出嫁时有妆补,包括衣服啦首饰啦形形色色的生活用品啦,再附上黄金百两,白银万两(固伦公主金百两,银一万两千两;和硕公主金百两,银万两)。
假如是位颇得圣上恩宠的公主,还会有些别的赏赐。譬如和敬固伦公主出嫁时,还赏了内有本银两万五千两的“恰成当铺”一座。后来庄静固伦公主出嫁出了金银还有当铺之外,还有铺面所五所,由皇家经营,公主可以“每月取银160两”。从庄静公主之后,铺面所就成了公主的常备赏赐。


上图_ 清顺治 金丝龙袍
此外,从顺治七年之后,公主们还能得到“庄田”。每位公主有园地六十晌(约360亩),这份收入要看天赏饭,每年大约在十几两到几十两不等。后来在道光二十五年寿恩公主出嫁时改为每年从会计司庄园头钱粮内每年提银一千二百两。待遇可以说是大大提升。
以上待遇,不可以说不丰厚,但是还没完。公主大人婚后住在那,谁来伺候这些金贵的天之娇女们,也被皇室一手操办了。公主府邸由皇家提供,而且,随行人员(侍女、侍卫等)的俸禄也由皇家代为支付。
不止如此,这些人员还是正儿八经的“体制内”成员,“乾隆皇帝谕令: 奉旨:固伦公主分内,著定为三品翎顶长史一员,头等护卫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二员,六品典仪二员。和硕公主分内,著定为四品翎顶长史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一员,六七品典仪一员。不必拘定陪嫁人户,听从公主随便拣放。又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太监内,准给八品顶戴一人,报礼部、内务府备查。”
没错,公主大人的侍卫侍女都是正儿八经有品的官老爷。


上图_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清光绪十年(1884)武英殿刊本
除却上面所说,公主们还有别的收入,不过不太稳定罢了,这就是“赏赐”。虽说不太稳定,具体数目取决于皇帝大人最近的心情,但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旱涝保收,根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公主生日、生孩子,都有规定好的赏赐。具体来说过生日的话“是日,恩赐上用缎三疋,官用缎三疋,春紬三疋,绫三疋,中品果桌一张,赏用果桌二张”。生孩子的话赏赐就更为丰厚了,林林总总可谓是面面俱到,就连孩子的玩具皇家都准备好了。
说了这么多,羡慕公主们丰厚收入的恐怕不在少数。
然而遗憾的是,公主们过的还是很贫穷。
乾隆五十四年,和敬公主府连年入不敷出引起了皇帝大人的注意。皇帝老爷表示,“一定是有刁民在害我的女儿!”
没错,他老人家怀疑公主的管家搞贪污,而他未经人事天真烂漫的女儿却没有发现。于是下令彻查。
这次清查的结论是“尚无侵冒情弊”,而公主的管家们也“亦无家计饶裕之辈。”,公主的管家都穷的叮当响,贪个锤子,最终的结论就是“实系每年入不敷出”。


上图_ 和敬公主府,在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原铁狮子胡同)。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
数年后,嘉庆八年,皇帝又发现太监私自售卖公主首饰,龙颜大怒,严刑拷打,后来发现原来是公主没钱叫太监出来卖的。
而且,上面这两位公主,不仅不是无人问津皇帝也不喜欢的边缘公主,反而是正儿八经的掌上明珠。她俩都过得这么痛苦,更别说别的公主了。
公主的年薪虽说比之一品大员还高,但是比起皇子们每年万两白银万斛俸米来说,又显然相形见绌。然而不公平的地方在于,维持一座公主府的运作和维持王府的运作花销是相差无几的。
这些花销有哪些呢?
大头是婚丧事宜,也就是公主嫁公主,这可没有皇室面面俱到的操持了,而对出嫁的格格来说,这毕竟是一辈子就一次的大事,当然要轰轰烈烈,来个十里红妆。这就导致每次婚丧事宜,公主府都要支出五六千甚至近万两,这可是公主好几年的俸禄。


上图_ 道光皇帝的 大公主(端悯固伦公主)和大阿哥(隐志郡王),庭院游戏图轴
此外还有工资,虽说这里有一部分人是由皇家来支付薪酬,但是还有一大部分人的工资得公主自掏腰包,譬如说儿媳妇每年1020两的月例钱。还有数量繁多的家丁,毕竟由皇家掏钱的也就那么几十人,偌大一个公主府就这么几苗人也未必太过可怜。
还有些林林总总的杂项,比如说是每年要给大家做衣服,银3000。柴米油盐酱醋茶,银4000。和皇帝大人一起去打猎,银1500,等等。
总而言之,得出结论,公主大人也没钱。万岁爷也只能表示“知道了”(公主家用不饶,朕所深之)。
但是皇帝大人也没啥好办法,毕竟平时都赏赐了那么多了。
严肃的来说,导致公主困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简单的来说,可以归结为政治地位和性别地位的错位。
公主们既和王子王爷们承担着同样的政治地位,但又受限于儒家及传统观念的压制,以至于入不敷出。


上图_ 晚清的固伦公主
公主们“家用不饶”,咋没听说王爷也跟着哭穷呢?
当然这也和王爷们更容易经营起自己的产业有关,要是公主天天抛头露面东奔西走就寻思着怎么赚钱的话,不知道要被人怎么指指点点。
总而言之,公主们就是一个惨字当头。
公主们背负着融合满汉蒙的政治使命,还是此类文化融合的载体,她们的经济困境,反应了公主们在君臣、夫妇、满汉之间的挣扎,成为了清代制度困局的缩影。

为啥清朝公主年薪比一品大员还高,却会出现缺钱的困境?

2. 清朝公主的年薪比一品大员还高,为何还会出现缺钱的状况?

因为公主的开销很大,即便是俸禄比一品官员的高,依然是入不敷出的。一般公主每年能够拿到三、四百两的奉银,比起高官的俸禄还要多。而且公主如果结婚了,会得到一笔嫁妆;公主如果是和亲了,除了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嫁妆,每年得到的银子会上涨到一千两。公主们除了每年能拿到的固定的钱银之外,还会得到来自于皇室的各类赏赐,比如金银珠宝、田地、住宅等。因此公主能得到的东西,一般来说都比大臣能得到的要多很多。但即便如此公主还是会很容易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公主自从出嫁后,就只能依靠着夫家。但她依然是公主,她在吃穿用度各方面的开销依旧非常的大,同时皇室是不会再承担公主的这些花销的。这也导致公主出嫁之后反而需要自己支付这么大的开销。

与大臣只需要照顾好一家老小相比,公主的花销要多很多。她们是大清朝的尊贵所在,公主府会配备超级多的宫女和侍卫,这些人不是卖身到了公主府,而是实打实地在公主府上班,他们的俸禄大部分都需要公主的自己来承担。公主平常出门也是需要很多花销,还经常要与其他皇亲国戚应酬,有的时候遇上其他人的生日或者喜事,按礼数要送上礼物。

而且公主府内自己要办喜事的时候,也会搞得特别隆重。这其中的开销往往是公主自己的收入不能应付得了的。因此公主们经常会用其他的办法,去获得更多的收入,有些人甚至需要去卖掉自己的金银首饰。
总的来说大清朝的公主虽然得到的俸禄很多,但也确实没办法支撑她的开销。而很有意思的是,皇子每年获得的俸禄有上万两,公主跟皇子相比来说得到的实在是太少。

3. 清朝的公主为何缺钱?公主一年的俸禄是多少?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带来的清朝的公主为何缺钱?
  当一位姑娘不仅娇生惯养花钱大手大脚,而且还要求获得小公主般的待遇,假如这个时候她并不是活在梦里的话……
  那我们一般都会吐槽她“没有公主的命,却得了公主的病”。
  然而实际上,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大清朝,居然有这么一帮货真价实的公主却频频遭遇经济危机,堪称是有了公主的命也没法得公主的病,简直就是惨绝人寰呜呼哀哉。
  在说公主的经济危机之前,姑且先说公主丰厚的经济收入好了,这看起来很矛盾,既然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又怎么会缺钱呢?
   
  上图_ 和硕恪靖公主府,又名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或清公主府
  上图_ 和硕恪靖公主府,又名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或清公主府
  大清的公主有两个品级,一曰“固伦”,二曰“和硕”。根据大清的皇家律例,“凡在京居住固伦公主岁给俸银四百两,和硕公主岁俸银三百两。每银一两,均给米一斛。”清代一品大员年薪也不过180两白银加180斛米罢了,倒也算丰厚。
  上面这句话里可能有个词儿引起了您的注意,“在京”。
  这俩字可有一点说头,有句话叫做“可怜生在帝王家”,生在皇家到也确实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背地里也没有常人所见的那么风光,这里面尤其以公主为最。大清的公主百分之八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答案是和亲。
  下嫁到一切皇帝老爷认为该去交好的势力,譬如说蒙古。说好听点,这叫维护满蒙之间世代交好且感人至深的友谊。说直白点,这只是普普通通的政治交易而已。只不过作为交易品的是皇帝大人的千金罢了。
  上图_ 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古代有句老话,叫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门板扛着走”,因此,出嫁的公主就算是贵为万金之女,也得外嫁到蒙古人的地盘。现在呼和浩特有一旅游名胜之处,叫做公主府。就是出嫁到蒙古来的公主的府邸。
  所幸一来大清国力还算强盛,皇帝也不算绝情,所以到了乾隆爷起,这个制度就被废除了。
  该嫁还得嫁,但是驸马爷来京城,朕的宝贝女儿就不去大草原遭风吹了。
  因此,呼和浩特的公主府才弥足珍贵。
  因为乾隆之后就基本没有了嘛。
  上图_ 清朝天顺祥银锭 (王炽)
  说回公主们的经济收入,除了每年都有的四百俸银四百米之外,公主们还享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补贴。另外,如果是下嫁外藩,那么俸银会从四百变一千。
  这些补贴包括什么呢?
  出嫁时有妆补,包括衣服啦首饰啦形形 *** 的生活用品啦,再附上黄金百两,白银万两(固伦公主金百两,银一万两千两;和硕公主金百两,银万两)。
  假如是位颇得圣上恩宠的公主,还会有些别的赏赐。譬如和敬固伦公主出嫁时,还赏了内有本银两万五千两的“恰成当铺”一座。后来庄静固伦公主出嫁出了金银还有当铺之外,还有铺面所五所,由皇家经营,公主可以“每月取银160两”。从庄静公主之后,铺面所就成了公主的常备赏赐。
  上图_ 清顺治 金丝龙袍
  此外,从顺治七年之后,公主们还能得到“庄田”。每位公主有园地六十晌(约360亩),这份收入要看天赏饭,每年大约在十几两到几十两不等。后来在道光二十五年寿恩公主出嫁时改为每年从会计司庄园头钱粮内每年提银一千二百两。待遇可以说是大大提升。
  以上待遇,不可以说不丰厚,但是还没完。公主大人婚后住在那,谁来伺候这些金贵的天之娇女们,也被皇室一手操办了。公主府邸由皇家提供,而且,随行人员(侍女、侍卫等)的俸禄也由皇家代为支付。
  不止如此,这些人员还是正儿八经的“体制内”成员,“乾隆皇帝谕令: 奉旨:固伦公主分内,著定为三品翎顶长史一员,头等护卫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二员,六品典仪二员。和硕公主分内,著定为四品翎顶长史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一员,六七品典仪一员。不必拘定陪嫁人户,听从公主随便拣放。又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太监内,准给八品顶戴一人,报礼部、内务府备查。”
  没错,公主大人的侍卫侍女都是正儿八经有品的官老爷。
  上图_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清光绪十年(1884)武英殿刊本
  除却上面所说,公主们还有别的收入,不过不太稳定罢了,这就是“赏赐”。虽说不太稳定,具体数目取决于皇帝大人最近的心情,但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旱涝保收,根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公主生日、生孩子,都有规定好的赏赐。具体来说过生日的话“是日,恩赐上用缎三疋,官用缎三疋,春紬三疋,绫三疋,中品果桌一张,赏用果桌二张”。生孩子的话赏赐就更为丰厚了,林林总总可谓是面面俱到,就连孩子的玩具皇家都准备好了。
  说了这么多,羡慕公主们丰厚收入的恐怕不在少数。
  然而遗憾的是,公主们过的还是很贫穷。
  乾隆五十四年,和敬公主府连年入不敷出引起了皇帝大人的注意。皇帝老爷表示,“一定是有刁民在害我的女儿!”
  没错,他老人家怀疑公主的管家搞贪污,而他未经人事天真烂漫的女儿却没有发现。于是下令彻查。
  这次清查的结论是“尚无侵冒情弊”,而公主的管家们也“亦无家计饶裕之辈。”,公主的管家都穷的叮当响,贪个锤子,最终的结论就是“实系每年入不敷出”。
  上图_ 和敬公主府,在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原铁狮子胡同)。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
  数年后,嘉庆八年,皇帝又发现太监私自售卖公主首饰,龙颜大怒,严刑拷打,后来发现原来是公主没钱叫太监出来卖的。
  而且,上面这两位公主,不仅不是无人问津皇帝也不喜欢的边缘公主,反而是正儿八经的掌上明珠。她俩都过得这么痛苦,更别说别的公主了。
  公主的年薪虽说比之一品大员还高,但是比起皇子们每年万两白银万斛俸米来说,又显然相形见绌。然而不公平的地方在于,维持一座公主府的运作和维持王府的运作花销是相差无几的。
  这些花销有哪些呢?
  大头是婚丧事宜,也就是公主嫁公主,这可没有皇室面面俱到的操持了,而对出嫁的格格来说,这毕竟是一辈子就一次的大事,当然要轰轰烈烈,来个十里红妆。这就导致每次婚丧事宜,公主府都要支出五六千甚至近万两,这可是公主好几年的俸禄。
  上图_ 道光皇帝的 大公主(端悯固伦公主)和大阿哥(隐志郡王),庭院游戏图轴
  此外还有工资,虽说这里有一部分人是由皇家来支付薪酬,但是还有一大部分人的工资得公主自掏腰包,譬如说儿媳妇每年1020两的月例钱。还有数量繁多的家丁,毕竟由皇家掏钱的也就那么几十人,偌大一个公主府就这么几苗人也未必太过可怜。
  还有些林林总总的杂项,比如说是每年要给大家做衣服,银3000。柴米油盐酱醋茶,银4000。和皇帝大人一起去打猎,银1500,等等。
  总而言之,得出结论,公主大人也没钱。万岁爷也只能表示“知道了”(公主家用不饶,朕所深之)。
  但是皇帝大人也没啥好办法,毕竟平时都赏赐了那么多了。
  严肃的来说,导致公主困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简单的来说,可以归结为政治地位和性别地位的错位。
  公主们既和王子王爷们承担着同样的政治地位,但又受限于儒家及传统观念的压制,以至于入不敷出。
  上图_ 晚清的固伦公主
  公主们“家用不饶”,咋没听说王爷也跟着哭穷呢?
  当然这也和王爷们更容易经营起自己的产业有关,要是公主天天抛头露面东奔西走就寻思着怎么赚钱的话,不知道要被人怎么指指点点。
  总而言之,公主们就是一个惨字当头。
  公主们背负着融合满汉蒙的政治使命,还是此类文化融合的载体,她们的经济困境,反应了公主们在君臣、夫妇、满汉之间的挣扎,成为了清代制度困局的缩影。
   

清朝的公主为何缺钱?公主一年的俸禄是多少?

4. 清朝皇后的年薪是多少

清朝的皇后的工资还是很高的,正常情况下皇后一年的工资可以达到一千两白银,如果要换算成现在的钱的话大概一年可以拿到三十万元左右,也就是说皇后的每个月的工资可以达到两万五。

5. 清代君王一国之主,荣华富贵,那么身边的皇后一年收入多高?

皇室应该是天下最富有的家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是整个国家的所有者。而到了清代,封建皇权发展到顶峰,皇帝坐拥财富无数。那么作为皇帝的妻子的皇后可以享受这种“高品质”生活吗?还真的不行,当时清代后宫的待遇是非常低的,皇后的年薪加起来也就是一千两银子,折合一下现在人民币也就是20万左右。




很多人想,这个年薪20万,而且皇后在宫里应该也没什么指出,完全就够了。其实远远不够,因为这个20万不是皇后一个人的费用,而是皇后宫里所有的费用。所以其他太监宫女们支出也是要从这里扣除的。所以不要总是说电视里,这个皇后身边永远就小猫三两只不写实,而是皇后也许真的没有钱了。
而且随着清朝制度不断完善,这个后宫制度也可以说是逐渐明确。到了乾隆朝间,更是变态到对于各级妃子的吃穿用度都是有了明确规定,一旦逾越那就是欺君大罪。
当时皇后每年就是固定的1000两白银,还有各种绫罗绸缎90匹等等,膳食标准也是猪肉25斤,鸡鸭各一只。因为清朝时马背上的少数民族,所以当时皇后每天还有一盘羊肉,其他就是蔬菜水果等等。同样这些都是包括皇后整个宫里的宫女这些。

所以皇后也是过的如此清苦,其他妃子还要逐级降低,可见这个待遇还真的非常一般。当然后宫还有一个奖励政策,那就是生了孩子的妃子有额外补贴的。所以后宫妃子真的生孩子,还真不一定为了以后的皇位,而是她们想要过的好一点而已。

清代君王一国之主,荣华富贵,那么身边的皇后一年收入多高?

6. 清朝的一个亲王年薪多少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清朝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 宗室爵 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贤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7. 清朝皇后每年有多少工资

【年例】(银子和布料,以年为单位)
银一千两;
蟒缎二疋、补缎二疋、织金二疋、妆缎二疋、倭缎四疋、闪缎二疋、金字缎二疋、云缎七疋、衣素缎四疋、蓝素缎二疋、帽缎二疋、杨缎六疋;
宫二疋、潞四疋、纱八疋、里纱八疋、绫八疋、纺丝八疋、杭细八疋、绵八疋;
高丽布十疋、三线布五疋、毛青布四十疋、粗布五疋;
金线二十绺、绒十斤、棉线六斤、木棉四十斤;
里貂皮四十、乌拉貂皮五十。
【日用】(膳食和烛炭供应,以日为单位)
猪肉十六斤、(盘肉)羊肉一盘、鸡鸭各一只;
新粳米一升八合、黄老米一升三合五勺、高丽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两、白面七斤八两、麦子粉八两、豌豆折三合;
白糖一斤、盆糖四两、蜂蜜四两;
核桃仁二两、松仁一钱、枸杞二两、晒干枣五两;
猪肉九斤、猪油一斤、香油一斤六两;
鸡蛋十个、面筋十二两、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一斤;
甜酱一斤六两五钱、清酱一两、醋二两五钱;

清朝皇后每年有多少工资

8. 清朝的公主地位很高,那她们的生活是哪样的?

清宫剧一部接一部的出,从早年的《还珠格格》,后来的《宫》、《步步惊心》、《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等等,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剧中的细节把控、史实的严谨性也越来越重视。

从这里其实也体现出观众们越来越有思想,《甄嬛传》的播出一度让大家以为这就是巅峰了,此后的清宫剧,很难再超越了。但是《如懿传》以更加精致的服装细节和更符合历史的生活细节硬生生打开了局面,可以和《甄嬛传》相提并论。看了这么多年清宫剧,自然就能发现清朝跟别的朝代都不一样的地方。清朝是满人入关,满人的朝廷,之前的历朝历代,除元朝外,都是汉人的朝廷。清朝的服装、发饰、礼仪、官职等等,都和前朝有比较大的区别。皇帝的女儿是格格还是公主?格格到底是什么?

从清宫剧来看,最直观的就是对皇帝的女儿儿子的称呼。清之前,女儿称公主,儿子称皇子或者殿下;清朝,电视剧中女儿称格格,儿子称阿哥。但是从近期的《甄嬛传》和《如懿传》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对皇帝的女儿称呼改了,改成公主了。比如《甄嬛传》中的温宜公主、胧月公主,《如懿传》中富察皇后的女儿景璱公主、如懿的女儿景兕公主,景璱公主自己也说,她是大清的嫡长公主。

毕竟是后宫戏,主要剧情围绕在后妃的宫斗上。在《如懿传》中公主出现最多的是和亲那一段,富察皇后这个时候连失两子,不想让景璱公主去和亲。这样能去和亲的公主满朝就只剩下上一届宫斗冠军,也就是《甄嬛传》里的甄嬛的二女儿柔淑公主,而此前,甄嬛的大女儿端淑长公主已经远嫁和亲。但是在之前的清宫剧中,往往称呼皇帝的女儿们为格格。“格格”在满语中是小姐的意思,清朝建立之初,不论是皇帝的女儿,还是王公大臣家的,都能叫格格。还有一些身份卑微的小妾,也叫格格。总之在那个时候,在哪家权贵人家府里看到一个穿着华丽丽的的小姑娘,叫格格总是没错的。

但是皇太极继位后,就把这项规定改了。宫里的格格们沿用前朝称呼,都称公主。其中皇后生的女儿封“固伦公主”,后妃生的女儿封“和硕公主”,当然,如果皇帝极度宠爱哪个女儿,也可以破格提拔成“固伦公主”。乾隆帝65岁上得了一个公主,非常高兴,本来她是后妃所生,应封和硕公主的,但是乾隆帝一高兴,就封了个固伦和孝公主。此外,不是皇帝的女儿,但是如果能得到皇家的喜爱,或者是家族有功于社稷,也会被封为公主。
比如乾隆帝收养了一个亲王的女儿,封和硕和婉公主;慈禧特别喜欢奕欣长女,特封固伦公主。当然奕欣也是皇家血脉,咸丰帝的亲弟弟,清朝的铁帽子王之一。从皇太极开始,他的女儿就都被封为公主了。所以《还珠格格》中,小燕子不是皇帝亲生女儿叫格格没问题,但是紫薇就应该称为公主了。而格格也不是能随便乱叫的了,对格格的称呼也有规定。

相对应于以前的“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自皇帝以下的亲王、贝勒、贝子等,按地位高低,家里的女儿分别封“和硕格格、多罗格格、 固山格格、格格”。简而言之,皇室血脉中,亲王的女儿封和硕格格,地位等同郡主;亲王的下一辈的生的女儿,就叫多罗格格;亲王的下一辈的下一辈,这已经跟皇室的关系够远了,封固山格格;再往下血缘关系挺远的、有功之臣、辅政大臣等等这样的权贵之家,生的女儿就可以称格格。剩下的小官家里生的女儿,就只能叫小姐了。清朝公主的地位有多高固伦公主,不是皇后生的,就是皇帝非常宠爱的,在宫里地位不是一般的高。

固伦公主见到皇后,只需要行“万福礼”,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矮矮身子半蹲着说个“什么什么万福金安”。而面对其它后妃的时候,不管对方是不是协理六宫,是不是皇贵妃,是不是皇帝的宠妃,点点头就行了。遇上了自己不喜欢的妃子或者地位低下的妃子,不搭理她也没人敢说什么。而这些后妃,见到固伦公主还要行“万福礼”,贵人及以下的妃子,见到固伦公主要下跪行“叩首礼”。除皇后外,不管你是不是宠妃,你见到固伦公主不行礼,就能扣上一个“不敬”的罪名。

所以《如懿传》中,景璱出嫁后首次回娘家,才敢说出这样的话:历史上的景璱,非常受宠。她被派去和亲不假,但是皇帝特意在京城给她置办了宅子,让她和额驸住在京城里。而且给她每年的俸禄远远超过了固伦公主位分正常的俸禄。《如懿传》中景璱自诩“嫡公主”不是没有道理的,她受尽千宠万宠长大,身份无比尊贵。

而和硕公主就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了,和硕公主对自己亲生母亲的位分以上的后妃都要行“下跪礼”,而且每年的俸禄、朝服、冠冕、侍从的规格,也都比固伦公主档次低不少。清朝公主地位这样高,但生活还是不能如意清朝的公主,不是像《甄嬛传》中那样,可以养在生母身边的。不是说生母地位低下,即便尊贵如皇后,也不能养在身边。这一点可以参照《如懿传》。富察皇后的儿子还在生病,也只能住在阿哥所,富察皇后日夜忧心,可依然不能日日去探望。清朝的阿哥、公主生下来就和母亲分开了。阿哥统一住在阿哥所,公主另有宫殿居住,但是不能和母亲住在一起,就连皇后也不能例外。

所以你会看到清朝怎么有那么多皇子公主,而且要下毒暗害还一害一个准。亲娘没在身边,伺候的人如果是见风使舵的,如果被收买了,如果本来就是安插进去的死对头的人,那岂不是很好下手。而且这一项规定,一方面是淡化皇子和母亲之间的联系,以防后宫干政、外戚干政;另一方面也是让后妃把心思都放在皇上身上,才能接着生孩子,为皇家开枝散叶。所以清朝的公主,一般一辈子也就能见到自己母亲几十次。到她们十六七岁出嫁之前,16年,一年365天,她们只能见母亲几十次。而且清朝公主最大的用处,不是联络朝臣,而是维系和蒙古的感情。基本上每位清朝公主,结局都是去蒙古联姻,余下的也是要联络朝廷重臣。可是这两种婚姻都是不幸福的。

蒙古人心里清楚这是中原来的公主,所以不会让公主生下孩子的,因为这样蒙古族的血脉就不纯正。所以蒙古人会想方设法让公主失去生育能力,而且蒙古的婚嫁习俗,有父死子继一说,尤其是各部落间争斗,妻子通常是牺牲品。所以一女侍二夫,三夫甚至四夫的都很常见。丈夫死了嫁给儿子,或者嫁给兄弟,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常见。这在那个时候的蒙古人心里没什么,毕竟习俗就是这样,但是在从小生长在宫里受礼仪教导的公主而言,这是耻辱。
再加上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等问题,和亲的公主一般都在二十几岁就去世了。能留在京城的公主,没有这种性命和折辱之忧,但是她们有可能一辈子见不到她们的丈夫。出嫁在京城的公主,皇帝会赐给她们一座宅子,她们住在宅子里,额驸住在宅子外边。你想想小两口见一面还得穿越一座宅子,就走路够累了。

这还不算什么,公主身边还有一个教养嬷嬷。公主必须听教养嬷嬷的,教养嬷嬷统管公主的所有事情,包括什么时候跟额驸见面,这是皇帝给教养嬷嬷的权利。如果公主和额驸见面次数频繁,教养嬷嬷就会说公主没有礼仪,不知廉耻。就说说也没什么,主要是,公主不能出这个宅子,得让人请额驸过来。而这个事也是教养嬷嬷管的。所以每次公主想见额驸还得给教养嬷嬷送礼,要是不送礼教养嬷嬷就不让你们见面。

咸丰帝的一个女儿,就是被教养嬷嬷横加阻拦,一年都没见过额驸一面,结果导致公主都不知道自己额驸长什么样子。好不容易能回宫了就跟咸丰帝哭诉,问他究竟把自己嫁给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