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货币的介绍

2024-04-27

1. 南北朝货币的介绍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

南北朝货币的介绍

2. 南北朝货币的南朝钱币

 东晋恭帝元熙二年,执掌朝政的重臣刘裕废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建元永初,史称刘宋。《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六月……以货贵,制大钱,一当两……(元嘉)二十五年五月罢大钱当两。”这种大钱当两,被认为是当两五铢钱。当两五铢钱直径2.7厘米,穿径1厘米,厚肉,重5克,面文“五铢”文字粗壮,面有外郭无内郭,背有内外郭;钱径重量均不同两汉五铢钱。“大钱当两”是不足值的虚钱,实际上是通货贬值,所以施行不到一年便被废止。 梁敬帝萧方智太平二年(公元557年),执掌军政大权的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陈,建元永定,史称陈朝。陈朝铸币不多,史载仅铸陈五铢、太货六铢两种。  南朝陈宣帝陈顼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行一种新的钱币“太货六铢”,此钱铜质优良,轮廓整齐,钱文瑰丽匀称,铸造精妙绝伦,居南朝之冠。太货六铢尽管铸造精美,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因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而朝廷规定新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旧钱,这种货币贬值,是对人民的一种剥削,于是引起人民不满,纷纷抵制。由于钱文上“六”字看上去很像一个人叉着腰,于是民间传出了“太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的民谣。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宣帝是陈王朝中倒数第二个皇帝,其子陈叔宝即陈后主,更是荒淫无度至极。他不理朝政,整天和嫔妃一起游玩,制淫词,唱淫调,朝纲混乱。隋兵南下时,他自认为有长江天险可守,不以为然。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兵顺利地攻进建康城,陈后主这是才大梦初醒,但为时已晚。“太货六铢”成了这个末代王朝的陪葬品。陈五铢是陈文帝陈蒨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所铸。陈五铢钱直径一般2.35~2.5厘米,重3克左右。面文“五铢”笔画清晰,“五”字交笔处弯曲似等腰三角形,“铢”字的金字头呈等边三角形状,朱字头方折。面有内郭,无好郭,外部较宽,制作精整。南朝宋、齐、梁、陈差不多都铸轻钱,主要是为了搜刮民利。铸钱一般采取尽量少用铜的偷工减料的办法,这也就是南朝经济衰颓、钱法紊乱的原因。

3. 南北朝:货币和语言是一样吗?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
语言到至近普通话普及的情况下都不一样,就更别说混乱的南北朝了。


南北朝:货币和语言是一样吗?

4.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5. 南北朝的钱币有哪几种

南朝陈宣帝陈顼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行一种新的钱币“太货六铢”,此钱铜质优良,轮廓整齐,钱文瑰丽匀称,铸造精妙绝伦,居南朝之冠。
太货六铢
太货六铢尽管铸造精美,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因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而朝廷规定新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旧钱,这种货币贬值,是对人民的一种剥削,于是引起人民不满,纷纷抵制。由于钱文上“六”字看上去很像一个人叉着腰,于是民间传出了“太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的民谣。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宣帝是陈王朝中倒数第二个皇帝,其子陈叔宝即陈后主,更是荒淫无度至极。他不理朝政,整天和嫔妃一起游玩,制淫词,唱淫调,朝纲混乱。隋兵南下时,他自认为有长江天险可守,不以为然。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兵顺利地攻进建康城,陈后主这是才大梦初醒,但为时已晚。“太货六铢”成了这个末代王朝的陪葬品。
陈五铢是陈文帝陈蒨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所铸。陈五铢钱直径一般2.35~2.5厘米,重3克左右。面文“五铢”笔画清晰,“五”字交笔处弯曲似等腰三角形,“铢”字的金字头呈等边三角形状,朱字头方折。面有内郭,无好郭,外部较宽,制作精整。
南朝宋、齐、梁、陈差不多都铸轻钱,主要是为了搜刮民利。铸钱一般采取尽量少用铜的偷工减料的办法,这也就是南朝经济衰颓、钱法紊乱的原因。

南北朝的钱币有哪几种

6. 南北朝货币分类,对后来对当时有哪些帮助?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对实体经济与政策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实物货币的兴盛魏晋南北朝史籍中关于实物货币使用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甚至还有学者认为此时期实物货币占据了流通领域中的统治地位。商品经济的衰落与金属货币使用制度的破坏是造成魏晋南北朝出现实物货币兴盛局面的主要原因。
首先,两汉时期政治环境稳定,社会生产力快速提升,市场上的商品供给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从而商品经济获得繁荣。在此背景下,人们愿意拿出更多的剩余产品到市场上参与交换,从而收获一定数量的货币,甚至商品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商人,他们通过专门经营各类商品为途径,而达到获取更多货币的目的。
这种现象是由货币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货币是一种便携的价值存储手段”,及时把剩余产品换成货币既避免了此后劳动和商品之间的直接交换,又可以将剩余产品的价值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贮存下来。当然,货币信用能够得到保障是人们愿意及时地地将产品换成货币的前提条件,而封建集权高度统一的西汉王朝正符合这样的要求。可见,此时交易者(商人)出让剩余产品的目标在于能否获得含有利润的货币,而不在货物本身,购买货物只是人们获得货币的手段而已。

其次,正如之前所论述的那样,魏晋南北朝金属货币持续轻贱化,不仅直接导致民间私铸、盗铸的猖獗,而且进一步刺激恶钱占领市场。随着金属货币使用制度被破坏殆尽,政府发行货币的信誉最终全部丧失,此时人们不愿意使用那些质量低劣且名不副实的虚值钱,这不仅对交换无利,而且还会令使用者蒙受经济损失。
所以,商品经济的衰落与金属货币使用制度的破坏是造成魏晋南北朝出现实物货币兴盛局面的主要原因。以往诸家将战争、法铜等因素视为实物货币兴盛的原因,实际上这仅仅是影响实物货币兴盛的外部条件,而真正的原因必须由商品交换规律与货币制度所影响、支配。

封建政府货币政策的转变自五铢钱发行之后,西汉政府执行了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考古出土钱币实物来看,整个西汉时期基本上没有发生钱币减重现象,这也说明了西汉统治者制定货币政策的初衷始终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东汉时期,钱币减重开始出现,同时过大的供给量加快了钱币贬值的速度,章帝时便发生了“百物皆贵”、“钱贱”等现象;桓帝时又出现了“货轻钱薄,故致贫困”的状态。
于是,朝廷中便有人建议颁布、执行“不铸钱”与“改铸大钱”的货币政策。虽然这两个提议经群臣讨论后并未完全获得批准,但无意间却影响了此后的几个世纪,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朝廷解决货币问题的“标准法则”。
统治者铸造大钱,其目的无非就是通过大幅度地提高货币名义价值来获取更多的铸币利益差额,并以此作为供给封建政府正常运转的经费。大钱政策虽然可以在短时期里快速增加国家收入,但这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作为代价的,而且还会带来恶性的通货膨胀。
受此影响,接下来建立的新政权只能采取不铸钱的政策以慢慢消耗通货过度的金融环境。西晋政府执行不铸钱的货币政策,统治者的初衷便是如此。政府长久不铸钱同样会产生严重后果,其中最直接的就是通货不足现象的加剧,通货紧缩由此出现。

此时,蒙受损失的仍然是普通百姓,由于货币占有量少,便不得不承受货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最终社会贫富差距被拉大,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此后的南朝、北朝也在不同程度地执行着“不铸钱”与“铸大钱”的货币政策。
特别是南朝,更是出现了铸恶钱与不铸钱相继轮替的局面,这也使得南朝金融环境始终处在膨胀与紧缩的双重肆虐之下。政府铸造恶钱,即货币贬损政策,通过降低钱币实际重量,使之与名义重量相脱离而产生利润差额,虽然方式与铸大钱不同,但所达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值得关注的是北周政权制定的大钱政策,由于属于对外贸易货币性质,而且所兑换的对象是价值较高的金银币,因而大获成功,这也是铸大钱政策唯一获得成功的例子。无论是铸大钱,还是不铸钱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封建政府开始把铸钱当成一种获利手段,熟练运用这两种货币政策对百姓进行盘剥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惯用政治手段,这也是与两汉货币政策有所不同的。

货币流通异常混乱秦汉时期,货币制度统一,五铢钱随之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合法流通的钱币,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结算,还是民间市场上的交易,五铢钱的身影随处可见,可以说是通行无阻。
这种现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市场上流通的钱币不再仅有单一的五铢钱,而是新、旧钱混合流通的状态;第二,由于实物一度具备了货币的某种职能,因而进入流通领域与钱币共同使用;第三,相比两汉五铢钱的流通范围而言,魏晋南北朝钱币的流通范围狭小了许多,主要体现在货币流通领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换言之,不同地域之间所流通的货币种类、用钱方式是不相同的。
造成货币流通中出现地域性差异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政治权力的分裂,此外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货币制度的不统一性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该现象的进程。总之,两汉时期统一有序的货币流通秩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明显的转折,货币流通开始逐渐混乱,这也是此时期货币凸显出的一个最为明显的时代特征。

总之,我们可以由魏晋南北朝的货币特点看到一个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阶段、一个处在两大货币经济高潮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具备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货币发展的各种准备与基础,隋代在实现短暂统一之后,流通全国的就未必是五铢钱,也未必会为隋唐时期的货币经济带来高峰。
当然,时至今日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历史时期货币制度中的错误,特别是减重币成为剥削民众的特殊工具这一败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货币制度本身的混乱带给国家经济建设、人民日常生计各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和惨痛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同时也给予了后来人最为鲜明的历史启示。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从魏晋南北朝货币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吸取教训,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货币应该是为经济发展而服务的,并不能作为统治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

7. 南北宋时期出现的货币分别是?

宋代的金属货币主要是铜钱,宋朝的币制以钱为主,即以通宝钱为主,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隔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
如果要说货币形式那么就是两宋时期个别地区出现不同形式的纸币。

北宋时,川蜀地区产生并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与铁钱、铜钱兼行;
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南宋时,临安发行纸币“会子”与铜钱、铁钱兼行。

会子,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仿照四川发行钱引的办法发行。会子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绍兴五年(1135年)下诏禁止寄付兑便钱会子出城,因受到反对,次日取消。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钱端礼为临安太守,将会子官办,“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

南北宋时期出现的货币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