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洪堡提出了下面哪一项观点

2024-05-12

1. 德国科学家洪堡提出了下面哪一项观点

2、德国科学家洪堡提出了下面哪一项观点: ()
 A.区域地理 
B.纬度地带性 
C.政治地理 
D.经度地带性 

答案B

德国科学家洪堡提出了下面哪一项观点

2. 谁能给出历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的中国学者名单?

洪堡基金是为纪念德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科学考察旅行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60年在柏林建立的。1923年之前,洪堡基金仅资助德国学者到外国进行科学考察,1925年后,这项基金转为支持外国科学家和博士研究生在德国学习。1945年,基金会停止了活动。根据原洪堡学者的倡议,基金会于1953年12月10日由联邦德国再次建立(具有法人资格),此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14000名学者得到过它的资助。从1979年至1998年,先后有774名中国学者获得过洪堡奖学金。
    洪堡基金会理事会是由它的主席、各大学术组织的主席、联邦各州文教部长主席和三位联邦部长组成的。
    洪堡基金所设立的奖项
    1.外国科学家研究奖学金
    洪堡基金会每年向大约600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岁、成绩优秀的外国科学家提供奖学金,使其有一段较长的时间(1至2年)在联邦德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中央选拔委员会由100名各学科的德国科学家组成,在德意志研究联合会主席的主持下负责对申请者进行选拔。选拔的惟一标准是学术水平,不分国别,也没有专业限制。
    (1)申请方法。
    申请者可以随时向洪堡基金会递交申请材料。选拔委员会每年开3次会议,大多在3月、6月和11月。全部申请材料最迟应在上述时间的前5个月交到基金会秘书处。如所寄材料不全,则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所以,建议申请者一定要向洪堡基金会索要最新的说明书。
    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申请者以及医生至少要掌握英文;从事人文科学的申请者则需要很好的德语知识。洪堡基金会对申请通过者提供经费,并且根据其申请为他们的配偶提供在德国培训班学习德语的经费。
    (2)资助款项。
    洪堡基金研究奖学金数额,按学者的年龄和学术水平,平均每月在3000至3800马克(免税)之间。此外,基金会还负担旅费、配偶和孩子补贴、参加学术会议补助费等。
研究奖学金首先授予一年。如能有成效地结束正在进行的科学工作,根据申请可以延期,但最多不超过24个月。如因研究课题需要,每年最多可以有6个月的时间在德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的研究所工作。
    (3)研究奖学金学者的专业领域分布。
    研究奖学金学者专业分布逐年变化。在统计的11760位外国奖学金学者中,61%从事自然科学研究,30%从事人文科学研究,9%从事工程科学研究。近年来,专业分布情况和上述比例变化不大。这一统计结果非洪堡基金会的政策所致,因为选拔时既不按国别,也没有专业限额,而是仅仅根据学术水平。
    (4)研究奖学金学者的客座研究所。
外国学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客座研究所和合作教授,只有当双方同意合作订出研究计划时,才有可能申请研究奖学金。
    自1953年以来,研究奖学金学者,有82%在高等学校,9%在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研究所,2%在大型研究机构,1%在联邦科研机构,其余6%在其他研究所。

3. 洪堡关于什么是科学提出了几条原则

  威廉·洪堡三原则是指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关于大学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条原则分别是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二者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研究统一的原则;科学统一的原则。
  科学五原则
  一:科学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取决于人类对真理和知识的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过程、取决于研究、创造性以及自我行动原则的反思。
  二:科学是一个整体,每个专业都是对生活现实的反思,惟有通过研究、综合与反思,科学才能与苍白的手工世界区别开来。
  三:科学首先要有自我目的,而真实性的重要意义也仅仅位居第二。当然,有真理进行的这种目标自由式的探求,恰恰能发掘出最具实用性的知识,并能服务于社会。
  四:科学是与高等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惟有通过学术研究、科学交流以及对整个世界的反思,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大学生要学的不仅仅是材料本身,更重要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惟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判断力以及个性,达到自由、技艺、力量的境界。
  五、高校的生存条件是孤寂与自由,这就是“坐冷板凳”的学术自由,国家必须保护科学的自由,在科学界中永无权威可言。

洪堡关于什么是科学提出了几条原则

4. 我哥是德国洪堡学者牛吗

  洪堡访问学者挺牛的。

  柏林洪堡大学是德国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学,于1809年由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创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

  柏林洪堡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边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柏林洪堡大学也产生过29位诺贝尔奖得主,成就惊人。

  柏林洪堡大学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留学生,中央大学老校长罗家伦、美学家宗白华、书画家溥心畲、哲学家陈康、物理学家王淦昌、气象学家吕炯、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兽医学家盛彤笙、历史学家陈寅恪、傅斯年、韩儒林以及周恩来、马君武、顾孟余、朱家骅、谷正纲、关吉玉、章伯钧、张君劢、俞大维和包尔汉等人曾在此就读

  洪堡基金会
  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urg
  以德国科学家A.von洪堡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组织。成立于1860年。当时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私人捐款和英国皇家学会以及圣彼得堡科学院的资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停止活动。1923年重建。1945年再次停止活动。1953年,在外国科学家的倡导下,再次重建。基金会的主要任务是,资助德国学者到国外去学术旅游,邀请外国有才华的青年科学家来德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奖学金。自基金会成立以后,世界上已有12000余名科学家获得了洪堡奖学金和各种奖金。基金会每年为约400名各国青年科学家提供奖学金。洪堡基金会由德国联邦政府提供资助,主要从外交部文化经费中拨款。其余少量的经费(约10%)由德意志科学基金联合会、弗里茨-蒂森基金会、大众汽车基金会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资助。1986年,该基金会提供奖金为4500万马克。奖学金的颁发不受专业和国籍、性别、种族等的限制。奖学金只资助长期的、具体的科研项目,而不资助在德国进修、培训、参加会议和科学考察的人员。资助期限原则上是6~12个月,但总计不能超过24个月。申请者要提交两篇科学论文,提前5~7个月将申请材料寄到。评选委员会由100多名专家组成,每年的3月、7月、11月评选3次

5. 什么是洪堡学者?回国后的待遇?

洪堡基金会提供给世界其他国家年轻学者到德国学习的奖学金和生活补贴,获得这项奖学金的人会有“洪堡学者”称号。它就是奖学金,而非“长江学者”那样是对某一领域权威地位的认可,所以对回国之后的待遇影响不大。
洪堡基金是为纪念德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科学考察旅行家亚历山大·封·洪堡于1860年在柏林建立的。1923年之前,洪堡基金仅资助德国学者到外国进行科学考察,1925年后,这项基金转为支持外国科学家和博士研究生在德国学习。1945年,基金会停止了活动。根据原洪堡学者的倡议,基金会于1953年12月10日由联邦德国再次建立(具有法人资格),办公地点设在波恩市巴德·哥德斯堡。第二年基金会就提供了75人的研究奖学金。此后,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14000名学者得到过它的资助。
1.申请方法
申请者可以随时向洪堡基金会递交申请材料。选拔委员会每年开3次会议,大多在3月、6月和11月。全部申请材料最迟应在上述时间的前5个月交到基金会秘书处。如所寄材料不全,则需要更长的处理时间。所以,建议申请者一定要向洪堡基金会索要最新的说明书。
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申请者以及医生至少要掌握英文;从事人文科学的申请者则需要很好的德语知识。洪堡基金会对申请通过者提供经费,并且根据其申请为他们的配偶提供在德国培训班学习德语的经费。
2.资助款项
洪堡基金研究奖学金数额,按学者的年龄和学术水平,平均每月在3000至3800马克(免税)之间。此外,基金会还负担旅费、配偶和孩子补贴、参加学术会议补助费等。
研究奖学金首先授予一年。如能有成效地结束正在进行的科学工作,根据申请可以延期,但最多不超过24个月。如因研究课题需要,每年最多可以有6个月的时间在德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的研究所工作。
3.研究奖学金学者的专业领域分布
研究奖学金学者专业分布逐年变化。上述统计的11760位外国奖学金学者中,61%从事自然科学研究,30%从事人文科学研究,9%从事工程科学研究。近年来,专业分布情况和上述比例变化不大。这一统计结果不是洪堡基金会的政策所致,因为选拔时既不按国别,也没有专业限额,而是仅仅根据学术水平。
4.研究奖学金学者的客座研究所
外国学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客座研究所和合作教授,只有当双方同意合作订出研究计划时,才有可能申请研究奖学金。自1953年以来,研究奖学金学者,有82%在高等学校,9%在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研究所,2%在大型研究机构,1%在联邦科研机构,其余6%在其他研究所。
外国科学家科研奖金
洪堡基金会每年向200名外国的国际公认的知名科学家授予不同项目的洪堡科研奖金,在授奖金的同时还邀请他们在德国的研究所进行一段较长时间(4至12个月)的自选课题研究。获奖金的前提是必须获得德国著名科学家提名。奖金额为200OO至1200OO马克不等。每年有80项科学奖金是颁发给美国科学家的,这是联邦政府为感谢美国的马歇尔援助计划而设立的。自1972年以来总共有1400多名洪堡科研奖金获得者来到德国。
德国科学家研究奖学金
洪堡基金会设有效欧尔·吕能奖学金,颁发的对象是德国获博士学位的年龄不满38岁的学者,每年不超过200名。目的是使他们能在国外研究所进行长时间(1至4年)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些外国研究机构是洪堡奖学金学者曾工作的地方。奖学金由洪堡基金会的客座研究所共同支付,每月2200马克(免税)。另外,还有所去国的津贴、房旅费、家眷津贴、杂费(每月200马克)、医疗保险补助、回国重返工作岗位补助等。国内有导师和该学者保持联系,以便在重返工作岗位时提供帮助。
洪堡基金会在德国境内的活动洪堡基金会资助洪堡奖学金学者和部分家属参加德语培训班学习,邀请新来的洪堡学者参加引见会,每年在罗塔赫-艾格思为洪堡科研奖金获得者举行学术讨论会,为洪堡研究奖学金学者和他们的家属每年举行一次为期3周的了解德国的学术旅游,并邀请所有的客座学者和他们的家属来波恩参加年会。从1954年起,联邦总统在他的官邸--哈默尔施密特别墅,接见所有参加年会的学者。
为了改善客座教授在德国的居住条件,洪堡基金会在大众汽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德国西部各州修建了近50座招待所和国际学术聚会中心(IBZ)。在联邦和州政府、社团、高等院校以及各基金会的共同资助下,目前共提供38所大学内共1000套住房。

什么是洪堡学者?回国后的待遇?

6. 德国,洪堡建立柏林大学以及进行改革的具体内容。

洪堡(WilhelmvonHumboldt)的办学思想与他制定的办学原则对柏林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相当的负面影响,比如,尽管洪堡追求的是学术自由,但他却把柏林大学置于政府强有力的控制之下,正是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妨碍了柏林大学模式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对于柏林大学的创办,尤其是对柏林大学模式的设计以及该模式基本特征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施莱尔马赫(F.E.D.Schleiermacher)。《柏林大学章程》主要是他的作品。该章程具体规定了柏林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柏林大学的基本组织结构,并且规范了柏林大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施莱尔马赫描绘和设计的大学模式(包括学院制、教授会制、讲座制、利益商谈制等)最终成为其他德国大学的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美国、日本等)大学模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柏林大学;大学模式;洪堡;施莱尔马赫  提起创办于1810年的柏林大学,人们都会想到洪堡以及他为该大学制定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研究的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大家还知道,柏林大学的办学模式深深地影响了德国的大学以及德国之外(比如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大学。  不过,柏林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何理解柏林大学的办学模式?柏林大学模式的核心是什么?应该如何评价洪堡和施莱尔马赫在柏林大学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起过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国内各种研究文献虽然有所提及,但是这些文献对柏林大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等问题语焉不详,即使稍有提及也难以尽如人意,没有很好地回答以上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些问题上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柏林大学的创设  柏林大学是在对“旧”大学的失望和对“新”大学的期待之中诞生的。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版图上处于落后状态。1805~1809年间,拿破仑一世数次打败普鲁士等国的联军,德国被肢解。与法国的强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战败后的德国笼罩着一片沮丧。在对独立和强大的期盼中,德国思想界文化界出现了一股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社会精英与民众都期待着知识界和教育界尤其是大学能够为国家的自由强盛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做出贡献。但是,大学里弥漫着保守和陈腐,充斥着不务实际的学究和空谈家。他们津津乐道于陈腐的争论,思想与精神活动深受神学和宗教的束缚,他们把知识看成为已经凝固为封闭的体系,大学的任务就是把已经知道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对于这类大学,真正的知识分子都耻于与其为伍,甚至有教育官员声称:大学作为一种机构应该被消灭,应该用一种能够满足专门需要的职业性机构取而代之。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对一种能够真正进行学术研究、追求真理的新型“大学”的强烈期待。这种期待感通过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吁传递到社会的上层,并且在最高层引起了回应。这样就为“新大学”的诞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洪堡被卷入这所新型大学的筹备工作则是一种偶然。
二、柏林大学模式的形成  (一)洪堡关于创办柏林大学的基本观点  观点一:聘请知名教授,给予他们充分的研究自由  对于这所新大学的创办,洪堡的一个基本想法就是:聘请著名学者,给予他们充分的研究自由,不管他们的研究可能得出什么结论,而政府的责任只是负责挑选合适的人员。从这里可以看出,洪堡的办学思想涉及三方面的内容:(1)学术自由;(2)教授治校;(3)大学与政府的关系。这三点与柏林大学模式有着内在的关联。  事实上,洪堡并没有太多地参与讨论如何创办这所新大学的细节问题,也未参与拟定新大学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他的精力主要花在对大学创建过程的领导、统筹协调以及聘请一流教授等方面。幸运的是,他不仅得到了一批知名教授的承诺,还获得了国王的大力支持。1810年5月30日,国王颁布了开办这所新大学的命令。  洪堡关于“聘请一流教授并赋予他们管理大学的权力”,即“教授治校”的基本思路,对这所大学以及日后德国乃至全世界大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洪堡以捍卫独立自由精神、批判政府权威之自由主义思想而著名,但他却把柏林大学与普鲁士政府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正是因为这种捆绑关系,历史留给德国的是错综复杂地与各个独断专行的州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纠缠在一起的、受政府控制的大学。即,这所新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被牢牢地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这就使得柏林大学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正如韦伯所说,长期以来德国的大学一直困扰于传统的大学权威与凌驾于大学之上的州政府权威之间。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局呢?这与洪堡的第二个观点有直接的关系。  观点二:大学是国立的,应该由政府进行控制;  洪堡虽然具有自由主义思想,但他认为大学是国立的,应该由政府来管理和控制。正如洪堡史研究者斯普朗格(EduardSpranger)所说,这所为国家服务的大学的建立折射出洪堡命运中颇为复杂的一面,即:抱有“没有政府的介入可以办出最好的大学”这一理想的洪堡创办起来的却是一所由政府控制、为政府服务的柏林大学。  当时柏林有一所独立于政府的学术机构“普鲁士艺术与科学学园”。坐上司长椅子之后,洪堡便开始强行将该学园转为公立,使其成为国家控制的学术机构。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洪堡在政府与大学之关系这一问题上并没有选择余地,因为1794年的普鲁士法律明文规定,所有大学都是政府的机构。再往前看,自从宗教改革以后,普鲁士以及周边地区的政府对大学一直实行强有力的控制。洪堡对大学的改革不仅没有缓和反而强化了这种控制。  洪堡对私立大学缺乏同情很可能源于“政府是社会的自然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在这一点上他与同时代人没有什么区别。德国有一个传统:即大学的目的就是为政府服务。比如哈勒大学(Halle)、哥廷根大学(Göttingen)等,从设置之日起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官吏。洪堡认为,为了更好地达到这样的目的,政府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一方面,他视“国家”为“民族的教育者”,通过它可以“培植信念”;另一方面,他却计划着一种与国家无关的对教育事业的财政资助(即某种地区自治形式的特有基金)。但这种想法很不现实,当时能够提供如此资助的只有国王。确实,对大学而言,独立而稳定的财源有助于保证大学的自主权。然而,洪堡试图将国家的“财政”责任与极力保护大学不受政府过多控制的愿望相结合的计划最终并未实现。  洪堡曾经致力于为学者提供研究和表达的自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希望柏林大学能够享有独立的财政收入,他还希望丰厚的薪水可以使教授们能够潜心做学问。但是,接替洪堡的新厅长舒克曼(vonSchuckmann)却认为:正因为是政府出钱办的大学,所以决不允许大学成为“国中之国”。有位大臣更明确地说:领取政府薪水的教授没有权利对政治问题说三道四。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施方和受方都有这种想法,国立大学就避免不了遭受政府强有力的控制甚至干涉的命运了。洪堡也许想到了这一层,所以才力图为这所新大学尽可能争取享有独立的财政收入,以确保实现他理想中的“学术自由”。
 (二)柏林大学的办学原则  人们往往把柏林大学的创办、柏林大学模式的形成以及柏林大学办学原则的制定都归为洪堡的贡献,即,柏林大学是洪堡一人创办起来的。虽然洪堡制定的办学原则不仅使柏林大学在全世界享有巨大声望和影响,而且还被其他国家的大学奉为最高原则。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体现了柏林大学模式之精华的这些原则,实际上并非洪堡一人的创造。对于柏林大学模式的成功,应该这样理解,在洪堡领导下创立的柏林大学正是遵循了这些基本符合大学发展规律的原则,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根据丹尼•法龙的分析,柏林大学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  原则一:研究与教学的统一(theunityofresearchandteaching)  原则二:学术自由,即教与学的自由(academicfreedom;LernfreibeitandLebrfreibeit)  原则三:以通识(自由)教育为核心(thecentralimportanceoftheArtsandSciences)  “原则一”确立了学者及其学术研究在大学的重要地位。同时也阐明了在知识前沿领域进行学术性探究的价值。不过,最早系统而明确地提出大学必须重视学术研究的人是费希特,他认为要使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德意志文明的“皇冠”,大学就必须重视学术研究,不仅各个学科领域都应该重视学术研究,而且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成为从事研究的学者,这种思想对柏林大学的创办及其教育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则二”强调学生学习的自由与学者进行探究的自由。不过,LernfreibeitandLebrfreibeit这两个概念是哈勒(Halle)大学校长古德林最先提出来的。实际上,“教与学的自由”这一原则的提出是数百年来大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洪堡的贡献在于,他从国家利益的角度阐明了保护这种自由对于大学的生存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原则三”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该原则使哲学院(diephilosophischeFakultät)以及它承担的通识教育(或自由教育) 重新充满生气。卢比(Lubbe)是这样描述该原则的贡献的:“19世纪初大学改革最关键的时刻终于到了……这就是哲学院从那些高等院系尤其是神学和法学等系的垄断下解放了出来”。然而,如后所述,这主要还应该看作是施莱尔马赫的贡献。

7. 威廉·冯·洪堡的简介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年6月22日—1835年4月8日),生于德国波兹坦(Potsdam),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也是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是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哥哥。洪堡生长于柏林的泰格尔,1787年与之后成为知名科学家的兄弟亚历山大一起进入现今的奥德法兰克福欧洲大学(Universität in Frankfurt/Oder),一年过后两人又一同转学至格丁根(Göttingen)大学,一直到1790年两人才分别展开自己的生涯。洪堡1819年辞去公职,此后一直在泰格尔的老家致力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直到1835年辞世为止。

威廉·冯·洪堡的简介

8. 柏林洪堡大学入学条件?

  一、申请条件:
  1. 学生必须是通过全国普通高考,进入中国正规大学并完成一学年以上学习的在校生、毕业生,年龄18-30岁。
  2. 通过全国普通高考,进入中国普通大学的三年制大专毕业生(需先申请大学预科)。
  3. 申请大学预备部需具备最低600学时德语;申请直接入读大学需具备800学时德语(达到中级二水平)证明。如申请就读绘画、声乐、乐器专业的,具备600学时德语即可。英语要求为T0FEL网考213(纸笔考550)。

  二、个人需要提交的材料:
  小学毕业证书、初中毕业证书、高中毕业证书、高中三年咅学期成绩单、高考成绩单。
  2. 大学在校证明、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大学咅学期成绩单。
  3. 德语学时证明。
  *以上1-3项均需提交中英文(或德文)公证件四套。
  4. 中英/德文个人简历四份。
  5. 身份证150%的复印件2份。
  6. 护照复印件或身份证100%的复印件1张。
  7. 护照照片12张。

  三、 申请截止曰期:
  夏季班为1月15日,冬季班为7月15日,秋季班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5月15日,过期不作考虑。大学预备班的申请截止日期冬季班为4月15日,夏季班为10月15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