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尊德贵》翻译与解读

2024-05-14

1.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尊德贵》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尊德贵》翻译与解读
   道生之01,德畜之02,物形之03,势成之04。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0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06。
  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07,养之覆之08。生而不有09,为而不恃10,长而不宰11,是谓玄德12。
  今 译
  道生万物,德养万物,万物呈现千万形态,顺势而成长。因此,万物无不尊敬道而珍重德。道之所以受到尊敬,德之所以受到珍贵,并没有人命令,而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道生成万物,德涵养万物,成长发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生而不占有,作而不恃能,长养而不主宰,这就是深厚玄妙之德。
  评 议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老子有鉴于此,所以本章以道喻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呼吁和劝导人君,对百姓要“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并能“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认为人君只有这样,才能受到百姓的敬重。河上公为本章命题为“养德”,亦能说明本章主旨之所在。
  高亨先生没有看到老子是采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文学手法,呼吁和劝导人君要为民立“玄德”的主旨所在,因此他说:“这一章是老子的宇宙论。主要论点是:道(宇宙本体)能产生天地,天地又产生万物,养育万物,成就万物,覆盖万物;但它是无私的,不占有万物;无为的,不管理万物。”(《老子注译》)高先生对本章的解读,有失确切。
  本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两句,与第二章重复,是老子的本意,并非错简所致。认为是错简所致,误之甚也。 
  注释
     01 道生之:河上公曰:“道生万物。”     02 德:道之性能叫德。《管子 · 心术上》曰:“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与德无间,故言之不别也。”是说道与德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不可分割,融为一体。 畜:养也。《广雅· 释诂》曰:“畜,养也”。     03 物形之:谓万物以形象呈现。河上公曰:“一为万物,设形象也。”林希逸曰:“物则有形矣,故曰‘物形之’。”奚侗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而各肖其形。”     04 势:帛书甲乙本作“器”。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等古本皆作“势”,从之。势,因也。王弼曰:“何使而成势也?唯因也。”句谓:奚侗曰:“物性不齐,因所处之势,以成其材。”     05 尊,谓尊敬。《广雅 · 释诂》曰:“尊,敬也。”贵,谓珍贵。“万物莫不”句:奚侗曰:“能生物,则物尊之;能畜物,则物贵之。”     06 命:帛书甲乙本、严遵本、傅奕本作“爵”,封爵位也。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命”,任命,从之。按帛书甲乙本无“故道生之畜之”以下八句。     07 成之熟之:河上公本、严遵本作“成之熟之”。王弼本、傅奕本作“亭之毒之”,误。     08 养:河上公本、严遵本、王弼本皆作“养”。傅奕本作“盖”,误。     09 不有:不占为己有。河上公曰:“道生万物,不有所取以利也。”10 不恃:不恃以为功,或谓不恃以为能。河上公曰:“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可视为别解。11 不宰:不主宰。河上公曰:“道长养万物,不宰割以为利也。”按以上三句,河上公的诠释与众不同,仅供参考。12 玄德:玄妙之德。按:“玄德”,是说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因此说道有“玄德”。按这里是以道暗喻“人君”,对待百姓也应当如此。老子是采用文学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尊德贵》翻译与解读

2.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尊贵

[通行版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①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②。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③;养④之覆⑤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⑥。
  
 [译文]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注释]
  
 1、势: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一说:势者,力也;一说,对立。
  
 2、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干涉或主宰万物,而任万物自化自成。
  
 3、亭之毒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4、养:爱养、护养。
  
 5、覆:维护、保护。
  
 6、玄德:即上德。它产生万物而不居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
  
  
 【帛书版原文】
  
 第十四章 尊贵(51)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①。
  
 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②。
  
 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
  
  
 而恒自祭也③。
  
 道生之、畜之④;长之、遂之⑤,亭之、毒之⑥,养之、覆之⑦。
  
 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弗宰也⑧。此之谓玄德⑨。
  
 ①畜:养育、营养、扶生等义。
  
 形:帛书作“刑”,含双重义,物可刑伤於心志。通“形”(据《金石文字辨异》)。《汇音宝鉴》:“形,体也,象也,状也,现也。”通“型”,模型。此处作形成解,如砖坯出於模型,如孩子出於母胎。  器:《说文》:“皿也。”通行本作“势”。
  
 句义:宇宙万物皆是虚无的道所化生,是德“一”所畜养而形成。形而下之器物的生成,物能具形,器能成物,全都因为道生德养。
  
 ②通行本“万物”後多“莫不”二字。
  
 是:《说文》:“直也”。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以:《说文》:“以,用也”。
  
 句义:万物光明正确的生存发展之路,是运用尊道贵德的原则自律,修养和实践道德。
  
 ③莫:不、没有、不要。
  
  
 :爵字之修真学异构汉字,取爵字盛酒礼器的象意,而言人体内丹田方寸似爵器。此字修意一明,整句即可破解。专指修真学中“内证性命用丹田”的意义。据《字汇补》与“爵”同。爵盛酒的礼器,在亦为祭器。
  
 祭:《说文》:“祀也”。乙本与通行本作“然”。参见《校勘说明》附注。
  
 自祭,即眼观鼻,鼻观心,内观丹田,“自神而神”之修义。
  
 句义:道尊德贵,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所以,对道德的祭祀,只要有德是不需要摆放祭器也会自然得到的。在体内真实实践尊道贵德,才是最根本的方向。
  
 ④畜:饲养、养育。通行本“畜”前多一“德”字。
  
 ⑤长:此处应为增长、延长之义。 
  
 遂:《说文》:“亡也”。亡,本义逃也,引申之为死、亡、失、无等。《广韵》:“遂,达也,进也,成也,安也,止也,往也,从志也。”又义为“育”,见《广雅·释言》。通行本作“育”。此处应为自然消亡之义。
  
 ⑥亭:《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另有养育、适中、均衡等义。 
  
 毒:《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甲本只有“亭”字,後三字有残缺,依乙本补。通行本作“成之熟之”。
  
 ⑦覆:翻转、倾倒、覆灭等义。
  
 段义:道生万物而德养育万物,恒顺众生。但是万物却会因为各自离道失德的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因合德而长生寿久,因失德而短促寿夭;因丧德而发展中止休歇,因乏德而中毒,损害发展;因重德而获得扶养壮大成熟,或者因为德性品格的缺失与德“一”能量的枯竭而彻底败亡覆灭等,各种不同的归宿。
  
 ⑧弗:矫枉、纠下。又同“不”。通行本作“不”。 
  
 寺:甲本用字,乙本缺。通行本作“恃”。《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一切经音义》:“寺,治也,官舍也。”治理,管理,又官名,如大理寺(掌管刑狱)。官舍;庙宇。又通“侍”。此处义管治。
  
 宰:《周礼·目录》:“宰者,官也”。宰相、主宰、宰杀等义。
  
 句义:道生万物却不视为己有,行施其化生职能却不专权管治,长养万物却不会因之而随意主宰。
  
 ⑨玄:《说文》:“玄,幽远也。”玄,又弦也,太极之弦线,跨弦而通达至微,故曰玄妙也。 
  
 玄德:太极黑境中无为自燃的德行作为,奇妙无比而常人难以知晓之德。
  
 【个人理解】
  
  本章要抓住“尊贵”二字,就是指的尊道贵德的意思,尊道贵德就是符合规律的做法,那么世间万物其实都遵从这个规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无到有,从无形无质大到有具体形态物质这都是万物形成的一个过程和规律而已,所以无形中天地间所有万物都是依照这个规律行事的。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这一句不过是表示一个生命从起源一直到消亡所经历的过程罢了,所有的生命都作用于“道”的规律之下,从出生到死亡都符合着道的规律。
  
 道是体,德为用,从而引申出“玄德”二字,像这样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就是最大的德。其实也是在述说着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一种规律,更多的是告知当时的统治阶级要注意掌握这种规律,才能治理好天下。所以这其实是一部写给王侯将相们,告诉他们如何“王天下”的管理书。

3.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而常自然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译文)
  
 道生万物,德育万物,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物成长起来。
  
 所以万物无不尊道贵德。
  
 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受珍视,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完全是顺其自然。
  
 所以道化育万物,德蓄养万物。
  
 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长大成熟,使万物受到抚养惠泽。
  
 化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其功,导引了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
  
 这就是所谓的大德。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而常自然

4.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德畜之:积德而厚  一切成功积累而来】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先知解读】道生万物而德养育万物,环境让万物有了具象形体,得以成长。所以万物尊崇道而贵重德。道被万物尊崇,德被万物珍贵,不妄加干涉,让万物顺应自然。道生育万物,德蓄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照顾万物,保护万物。生成万物却不据为已有,施泽万物却不自恃己功,养育万物却不为其主宰,就叫做深厚的恩德。
  
 【先知基于品牌延伸解读】按照规律、规则和程序做事,成功是自然而然的。看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一定比比皆是:想赚钱却不想付出努力、想成功却不想提升能力、想有回报却不想但风险;想创大品牌却不想投入资源、想品牌卓越却不塑造好基因、想品牌知名却不想做传播;想组织有竞争力却不愿做企业文化、想取得高绩效却不想做大激励、想提升服务却不招人等等,这都不符合规律,都不是自然而然。
  
 反过来讲就自然而然了,努力不够所以没赚钱、没能力所以没成功、没有担风险所以没回报;没投资源所以没成品牌、没有好基因所以品牌不卓越、没有传播所以没有知名度;企业文化不好所以没有竞争力、缺少组织激励所以没有大业绩、人力不足所以服务不到位等,以上情况都是存在问题导致没有达成目标,不好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这个也就能找到真因了,距离解决问题也就不远了。道从来不远人,是人的懒惰和取巧,故意回避了道。
  
 “道生之”道化育万物,让人、事、物来到这个世界;“德畜之”德越积越多,以“德”正心,以“畜”积累正学,学习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就有了正能,就能走正路,持续积累就有了自由的境界,就能出现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不断的积德,就会不断出现机会和发展空间,行为更加自由,行动就能符合大道。一切德行都是积累而来,只要积累多了,好的结果自然而然。
  
 先知的全案策划能够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关键,是能够持续帮助客户累积品牌资产。每年的新创意、新动作、新课题、新举措和新内容都要以积累和增值品牌资产为目标。围绕品牌资产的新创意、新动作、新课题、新举措和新内容的循环创新和改善,帮助企业品牌减少无效动作,降低创品牌成本,提升累积品牌资产的效率,是先知最为重大的战略价值。

5. 《道德经》分享第五十一章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生:生育,养育;畜:蓄养;形:原本是名词,意思为形状,在这里做动词使用,译为“使........具有形状”;物:物理,即事物的常理及内在规律;势:势态;成:成就。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蓄养它,物理使它有了形体,势态成就了它。我们在前面的分享中也提到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生于道。我们也曾说过在道学里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生出六十四卦,每一挂里面又有六爻,这六爻推理起来又会有若干种演变和若干种解释。所以说,万物的生长成就,都源于这个“道”,全部都要依靠“道”。畜是什么呢?畜就是让它长,让它发展。但我们知道无论是“道”还是“德”都是无形的,老子在第一章中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无形无相;德,无痕无迹。只要守道,便可有德,得道便有了生,有德便有了养。这样的有生有养,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还需要有个实相表现出来,这个就是“物形之”了。这个物,用现代语言,非常西方化地表述出来就是事物的常理及内在规律;用道家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是阴与阳的相互作用。这时“生”有了,“养”有了,“形”也有了,接下来就要有所成了。势成之,这个势就是势态。势态是什么呢?就是所有的外部环境的总和所达到的程度。用佛教的表述方式来讲,我个人觉得,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福报有了,但是还需要有个“缘起”,你才能成功。如果只有这个“福报”,缘起还欠缺一点儿的话,还是要稍安勿躁的,要安静耐心地等待诸缘成熟的。我们看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造势”,其实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的运用。凡事有所成就的,必定是时间、空间等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有所为的。当这个“势”还达不到“成之”的程度时,就需要从前面去找根本原因,然后补正不足,创造环境和条件,是这个“势”壮大起来,达到“成之”的程度。就像前面我提到的,用佛教的表述方式来讲,就是为什么没有合适的“缘起”呢?是因为,仅仅是具有做一件事情的福报是不够的,这个福报要成熟要够用才行,成熟够用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能自如地去做并且能做成功才行。所以当遇不到好的缘起时,一定是福报还不够,好好修福报,才能有好的缘起。
  
         生之,畜之,形之,成之,是事物的发展过程,必经的过程,跨越不过去,也急不得的。就像我们养育孩子,也是这样的,你想让他成才,总要等待他慢慢长大,渐渐懂事,接受教育,学得一技之长,然后在这一技之长的领域内有所显现,才能算是看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了。你说你着急,你再怎么着急,也要陪伴他长大才行,身子骨还没长结实呢,你就想让他独占鳌头,甚至在各个领域内都独占鳌头,怎么可能呢!?我们反思一下我们做父母的自己在和他一样年纪的时候,做成什么了呢?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尊:尊崇;贵:重视;命:原本是名词,生命的意思,在这里是做动词使用,译为“使.......具有生命”。
  
         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重视,不外乎是因为道生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蓄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永远都是顺其自然的。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亭:动词,养育的意思;它和育有什么区别呢?育,侧重于物理上和物质上的养育,即侧重于养且活的状态;亭,侧重于精神上的养育,常和毒放在一起,表示养育至成熟的状态。毒:原本没有成熟的意思,毒字的本义有“厚”的意思,因为古代音同的字是可以通用的,老子生活的时代是有各个地方的方言的,尤其是楚国的“毒”和“熟”的发音是不分的,所以才会有成熟的意思。如果大家实在理解不了的话,完全可以把“毒”理解为“熟”的通假字,有些版本的译注上就是把它看作通假字的。养:培养;覆:保护;有:占有;恃:依靠、凭借,这里是指自居有功;宰:主宰。
  
         因此道生成万物,得蓄养万物,成长万物,养育万物,培养成熟万物,抚养保护万物。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滋长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我们说做领导做大哥的人都很风光,很受人尊重。人家为什么尊重你呀?是因为你能做到“德”与“位”相配。就是自己能够为自己的下属和兄弟们做实事做好事,能为他们着想。如果一个团队的领导人只想着利益自己,不为团队和大家着想,要么这个团队注定走不远,要么是这个团队领导人做不久,因为德不配位,注定长久不了的。

《道德经》分享第五十一章

6. 《道德经》第五十章3

第50章 出生入死
  
 第三节   复习
  
 
  
                                          
  第50章 出生入死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人从生下来一直到死,长寿的有十分之三;短命而亡的有十分之三;生下后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但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求生太过度了,酒肉餍饱,奉养过厚了。曾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行走遇不到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犀牛虽凶,却对其无法用它的角;老虎虽猛,却对其无法利用它的爪;兵刃虽锋利,却对其无法施用它的锋芒利刃。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解析】 
  
 本章中老子就说“生之徒,十有三”,即真正能算得上长寿的也不过十之三四而已。那么,为何人人都向往长寿,大部分人却不能长寿呢?老子认为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动之于死地,即行动不慎自取灭亡;一是,生生之厚,即过于爱惜生命,反而适得其反。
  
 行为不慎自取灭亡的人,并非不知道生命的可贵,而是因为外欲的吸引,而疏忽了生命的重要性。因为具有外欲,所以导致内心狂放,忘记慎重安全。一个人,如果爱惜生命,一定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欲望所迷惑。古人云:君子甚患无故之利。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孟子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都是告诫人们要知道远离危害,谨守善地。但历史上无数人,为贪欲而入死地,为色欲而入死地,为虚名而入死地,为权力而入死地……故而修道、修禅之人无不要求节欲、空心。
  
 还有些人因为过于爱惜生命,却适得其反。比如,那些天天做保健,整天药不离口的人,反而常常得不到健康,而那些在田地间耕种,似乎从来不知道呵护身体的人,反而身体倍儿棒。成天吃大鱼大肉、成天喝营养饮料的人,往往身体不如吃粗茶淡饭、饮白开水的人。养生应该顺应身体的自然规律,过分的营养、呵护,不仅不会带来好处,反而会伤害人的本性,损害人的身体。

7.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之道与德

2021年8月7日  晴朗
  
 文/至善至柔
  
 
                                          
 一直喜欢老子的《道德经》,每一篇拿出来都是一段经典,如上善若水,如道可道,非常道。
  
 今天我要学一学,说一说我最喜欢的这一章,因为短短的不到百字,却把道与德描述的精恰万分,却又恰到好处,圣人就是圣人的智慧,后辈们学就完了!
  
 
  
  
  势: 这里指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的意思。一说:势者,力也;一说,对立。
  
  莫之命而常自然: 不干涉或者主宰万物,而任万物自化自成的意思。
  
  覆: 维护、保护的意思。
  
  
  玄德: 即上德的意思。它产生万物而又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又不自恃有功。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然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但是环境却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
  
 所以说,万事万物要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人们所尊崇,德所以被人们所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却不加以主宰,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万事万物都受到抚养和保护。
  
 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却又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却又不主宰,这就是玄远的德之奥妙与高深莫测之所在!
  
  道与德就如同我们的长辈一样,ta生育我们,养育我们,却又不约束我们;ta爱我们,宠我们,却又不主宰我们! 
  
 
                                          
  冥想: 
  
 冥冥中我来到了一座特别古老却又简朴的建筑物前。我打开门,有一道非常悠长的通往地下室的楼梯。
  
 楼梯的间距又宽又矮,左右的距离刚好适中,走起来特别的舒服,楼梯两旁的墙壁上,一面刻着有些模糊的甲骨文,
  
 仔细一看,看到了道可道,非常道几个字,虽然不能识别太多字,但隐隐感觉刻的是整部《道德经》。
  
 墙壁的另一面是人物壁画,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墙壁上方蔓延着紫藤花,一直延伸,寻着花香的指引一直向前。
  
 快走到尽头时闻到屋子里面飘出淡淡的清香和悠扬的乐曲,有一道开着的门,我慢慢的试探的靠近,刚刚迈进屋子,就看见有几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品茶聊天。
  
 几位老者对我招手示意,感觉似曾相识,却又感觉不曾相识,我走过去轻轻地坐在了一个空余的石凳上。
  
 屋内烟雾缭绕,远远的有位翩翩少年不知道在弹的是什么琴,也不知道弹的是什么曲子,只是感觉把我融入在了屋子的氛围当中!
  
 转头听到几位老者正在谈古论经,他们声音温婉,一丝丝钻如我的耳中,我似乎不仅在倾听,还时不时的加入其中。
  
 只听到其中一位老者说: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这不正是我今日所学的《道德经》吗?
  
 还有一位老者说:无为无不为,心想事竟成!
  
 而此时,我是谁?谁是我?我心中所想又到底是什么?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之道与德

8.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2

第51章 尊道贵德
  
 第二节
  
  【原文】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①;养之覆之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③。
  
  【注释】 
  
 ①亭之毒之:王弼注:“亭谓品其形,毒谓成其质。”通行本是“成之熟之”。还有人认为:“亭之毒之”并不能完全用“成之熟之”这个含义替代,而是“使其结籽、使其籽粒成熟”的意思,就是生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②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这是对一个慈母的从生育到扶养,最后则放子女于自然的整个过程的描写。
  
 覆:维护,保护。
  
 ③玄德:深微玄妙的“德“。
  
  【译文】 
  
 所以,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道)产生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养育了万物却不自恃其功,作万物的首领却不主宰他们,只是让它按照天道自然法则去运行,这就是最接近“道”的那个很玄妙很不可思议的“德”!也可称作最高深的德。
  
  【解析】 
  
 大道遵循自然,无欲无求,即便在付出的时候也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大道没有分别之心,所以也就没有付出和回报的分别了。当大道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候,它也不会感到烦恼和怨恨。人类却不同,一旦我们的付出多于回报,或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烦恼和怨恨,有的人甚至还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这样不但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果我们因为怨恨曾伤害过我们的一个人而怨恨起整个社会来,就会变得愤世嫉俗、心胸狭窄起来。以充满仇恨的眼睛看社会,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谁能保证从未伤害过人呢?既然我们也曾伤害过别人,又怎能奢望不被别人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呢?因此,当我们的付出和回报不能划等号时,就一定要冷静地看待得与失,不要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回报而心生怨恨。老子在这一章中,阐述了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思想,这一处世哲学充满了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教导。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段话老子在第十章曾经论述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